有幸读到霍尼的《神经症与人的成长》,书中提到当一个孩子产生基本焦虑之后,他会想办法让自己逃避这种焦虑之苦,于是发展出了三种应对之策,分别是顺从、斗争和逃离。
而霍尼谈到,一般而言孩子会同时发展这三种应对之策,所以他会产生分别,毕竟,一个人不能既温顺的像只羊,又同时凶猛的像头狼,于是,这三种策略开始打架了,最终某个倾向会胜出,成为孩子应对的主导策略。
但与其同时,一个糟糕的现象开始发生,就是他开始跟真实的自我分离,一个孩子原本可以在父母面前表达真实的感受,但因为基本焦虑的存在,他可能要压抑自己的感受,去讨好父母。
举个例子,孩子天生喜欢吃糖,但因为父母的苛责和要求,孩子get到了,我不能跟爸妈提出要吃糖的要求,否则这会遭来一顿责骂,所以他压抑了真实的感受,转而听从了父母的话,我不仅不要求吃糖了,甚至说服自己,我是不应该提吃糖的要求的。
你看,为了生存,孩子已经离天性越来越远了,更可怕的是,他并没有觉察到这种情况的发生,反而觉得这是听话,乖巧的一种体现。
所以我一直觉得一句话很对,听话的孩子往往过得不幸福!
而当一个人的灵魂离开肉体太久之后,恶魔——也就是理想化的自我,将会慢慢的占据这幅躯壳。
因为前面说的,他必须用某种策略来应对生活和他人,所以他的时间和精力都耽搁在伪装上面,而潜能没有得到发展。
像正常的孩子,他们敢于提出要求,敢于和别人发生摩擦,敢于面对世界的挫折,因为他们用真实的自己与这个世界去接触,像神经症的孩子,他们一直用虚假的自己去面对生活,即便他们得到了爱,他们也会认为是因为自己的伪装才获得了爱,一旦真实的自己展现在别人面前,那一定会带来灾难化的后果。
因此,前者获得是真正的自信,即不管我怎样,我都敢于面对真实的生活,就算遇到困难,我的父母也会在我背后支持我。相反,神经症孩子得到的是焦虑,虽然他同样也获得了爱,但他知道自己必须时刻保持这样,才能源源不断的获得爱,这种必须好的执念,让他陷入了焦虑。
毕竟,他会担心万一自己表现的不好,岂不是就演砸了?
好了,此时关键的时刻到来,有没有一种办法,能缓解他的这种焦虑,让他能无时无刻的保持着"好"的状态呢?
有,那就是想象!这里我也是有点迷糊,大概霍尼的意思是,一个极度焦虑的人,怕这搞砸那做不好的时候,最好的安慰剂就是,欺骗自己我已经能做的完美了,因为这是既不用费劲去努力,又能瞬间到达目的的方法。
我举个一个可能不恰当的例子,慕容复,他筹划多年要光复大燕,但最终失败了,此时他内心的恐惧和自责喷涌而出,他的大脑太难以承受了,于是他疯了,他开始做梦,梦到自己当上了皇帝。
而神经症患者明显还没疯,毕竟刺激的程度还远远达不到,但他内心同样焦虑无比啊,于是他就给自己编织了一个梦,我仿佛已经达到了自己想要的模样,这下我就不用焦虑拉,我已经完美了,真爽!
严格上来说,想象是一种缓解焦虑的解决办法,对吧,凡是能减轻焦虑的,人都愿意去尝试,但这招太屌了啊,又能瞬间解除焦虑,又能让自己感觉飘飘然,获得久违的“自信”!
这里我后面会继续剖析,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产生幻想的过程也不同,我想追根溯源到自己的童年,看看我是如何被魔鬼附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