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障碍包括抑郁症、躁狂症,以及双相障碍(即抑郁和躁狂循环发生)
A、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情感性精神障碍(Affective Disorder)
1) 单相(unipolar)情感障碍——单次或反复的抑郁发作,期间没有躁狂发作。
2) 双相(bipolar) 情感障碍——单次或反复的既有躁狂/轻躁狂又可能有抑郁发作。
B、 躁狂
1) 躁狂状态、症状
• 三高
心境高涨:病人心理背景很高兴,整天笑。(主观体验特别稳定,自我感觉良好,兴高采烈。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动怒、易激惹。)
思维奔逸:言语增多,滔滔不绝,手舞足蹈。思维内容夸大,目空一切,盛气凌人。
精神运动性兴奋:不休息,活跃不知疲倦。做事随心所欲,鲁莽,任意挥霍。
• 幻觉
• 夸大妄想
2) 躁狂状态分类
• 躁狂——不伴精神病性症状
• 躁狂——伴精神病性(夸大、被害妄想)
• 轻躁狂:存在数天的心境高涨,精力充沛,活动增多,但不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 谵妄性躁狂:患者嫉妒性躁动,出现有意识障碍,短暂片段的幻觉、行为紊乱而。
3) 首次发病年龄 16-35岁,病程平均3个月。
躁狂发作 DSM-IV 诊断标准
1) 病程(至少持续一周)
2) 心境障碍期间,持续表现出下列3项以上显著程度症状
• 自我估价过高或夸大(心境高涨、自尊夸大)。
• 睡眠需要减少(e.g.只需 3 小时睡眠就感到足够)。
• 比平时更健谈或感到一直想要讲话的紧迫感(话多)。
• 意念飘忽,或主观上体验到思想在赛跑(思维奔逸)。
• 容易分心。
• 活动多。
• 过分参与某些有乐趣的活动,风险行为增加(如无节制狂欢狂饮,轻率性行为)。
轻躁狂发作诊断
1) 持续几天
2) 每天大多数时间,出现轻躁狂状态
3) 不导致功能严重受损
案例:我的十四次进院,才碰到您这样的意识!我尊敬您!爱戴您!愿您的医术一年胜一年!因为我们是精神病患者需要更多的谈心和理解,但有些事情令人难以承受!难道清爽病人就应该永远退让,今天中午我很不高兴。老头子是迂夫子,闭门造车…可惜,我俩是毛主席做的媒XX年XX月XX日登记结婚…
C、 抑郁
1) 概述
• 22-33%的住院病人有抑郁障碍。2/3 抑郁病人有自杀念头,自杀率 5-15%。抑郁症导致的伤残或功能缺损排在第二位。有慢性和复发危险,仅50%重性抑郁病人只发作一次;20%病人为复发病程。30%病人变为慢性病程。
• 特点:昼重夜轻。
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诊断标准
1) 症状学标准:下列核心症状 + 附加症状,轻度:2+2; 中度:2+3;重度:3+5;且病程持续两周以上。
• 核心:(1)心境低落、(2)兴趣和愉快感丧失、(3)精力减退,易疲劳。
• 附加症状:(1)注意的能力降低;(2)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3)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4)认为前途暗淡悲观;(5)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6)睡眠障碍;(7)食欲下降。
2) 病程
• 轻度患者通常为症状困扰,继续进行日常的工作和社会有一定困难。
• 中度患者有相当困难。
• 重度患者除极有限范围内,几乎不可能继续进行日常工作社交活动。
抑郁障碍特殊类型
2) 季节性抑郁:周期性秋冬季抑郁发作,也称冬季抑郁症。发作时,食量增加,体重上升,疲劳,焦虑,易激惹。女性、青少年多发。
3) 产后抑郁:产后4周内起病
4) 更年期抑郁:更年期发生的精神疾病,女性多发(45-55 岁),男性(55-65岁)。
不同种类抑郁
1) 内源性和反应性抑郁:区别在于是否由一次负性事件引起的。
• 内源性:早醒,晨症状重或晚重,思维缓慢或迟滞,精神运动性迟滞,自杀念头(服药)
• 反应性:攻击性和易激惹(心理治疗)
2) 心理恶劣障碍:DSM-IV诊断标准
• 至少两年内,多数日子或一天内大多数时间抑郁心境。
• 抑郁时,至少呈现下列两项以上:(1)食欲不振,(2)失眠,(3)精力不足和疲劳乏力,(4)自我估计过低,(5)注意集中差和难以作出决断,(6)感到绝望。
• 两年病期中,从无重性抑郁出现。
3) 环性心境障碍(Cyclothymia):轻躁狂和抑郁交替,症状较轻微;轻躁狂期,不知疲倦工作直至进入正常期或抑郁期。
• DSM-IV 诊断标准:2 年内,多次轻躁狂和抑郁交替出现;无重性症状;没有 2 个月持续无症状。
心理恶劣障碍和环性心境障碍青少年期逐渐发生并可能持续终生。
重症抑郁障碍(抑郁+精神分裂症状)
1) 重症抑郁状态:情绪低落(抑郁)、思维迟缓、精神运动性抑制(三低),幻觉、自责自罪妄想、自杀问题等。
2) 重症抑郁发作:
• 可能伴有精神妄想→自责自罪;幻觉→听幻觉:指责;抑郁性木僵。
• 在2周时期内
• 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心境抑郁,或主观经验或他人观察
• 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缓
• 疲倦乏力或缺乏精力
• 自罪妄想
• 思考或集中思想的能力降低
• 反复想到死
• 对抑郁的解释
D. 心境障碍的科学解释
1) 生物医学的解释:
• 遗传:双相/单相情感障碍(躁狂,抑郁)双生子共病率 72%,抑郁症病人的亲属发病率为一般人的1.5-3倍,双相心境障碍为10倍。
• 生物化学:神经递质失衡,某些药物治疗改变突出部位神经递质浓度。
2) 心理动力学的解释:
• 指向自身的愤怒。口唇期需要没有或过分得到满足,心理发展固结在此阶段,倾向过分依赖他人以维持自尊。在离丧生活事件中易表现出来。
• 抑郁和躁狂症是一个人为想象中的罪恶而惩罚自己的手段。
3) 行为理论的解释:
• 对个体正常行为的强化过少对异常情绪奖励增加的结果。
4) 人际关系理论:重要成因
• 抑郁者更容易对他们接触的人做出负性的反应。他们总是迫使那些他们感到对自己不再充分关照的人“关照”自己,但抑郁者从他们的家庭和朋友哪里得到的往往不是爱而是拒绝,也就是说抑郁是一种呼救,但又很少其作用。
5) 认知理论的解释:
• BECK 的解释——自我挫败的思维所致
认知三联征(对自己,世界,未来的负性看法)
↓↑
由消极的生活事件激活了消极的自我图式和信念
↓↑
出现认知的歪曲
↓
抑郁
6) 其他理论解释:
• 习得无助感——令人厌恶的不可控事件 → 无助感 → 抑郁
• 归因形成:令人厌恶的不可控事件 → 归结为整体的、稳定因素 → 无助感、自责 → 抑郁
案例:“忧郁”是一名34岁的银行职员,他有一个美好的家庭。三天前,“忧郁”突然离家出走,在外地投河自杀,被人救起后通知了家属,并将其送到医院。“忧郁”说近几个月来,单位要进行改革,工作压力会增大,他怕自己不能胜任,家里又有些琐碎小事没处理好,逐渐出现夜不能寐,情绪特别低落,做什么事都没兴趣,也没有食欲,体重明显下降,每天早起后感到特别难受,觉得活着太痛苦了,所以就想到了一死了之。在家里已经服安眠药自杀过一次了,被家人发现后抢救脱险。追溯病史时发现,“忧郁”在10年前读大学时就曾出现过类似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长时间失眠,情绪低落、不愿与人交往,并因此休学1年,后未经治疗,逐渐恢复。
E. 双相障碍
DSM-V
• 双相I型障碍:躁狂发作+重性抑郁发作;【双相I型更贴近精神分裂,是重度精神疾病】
• 双相II型障碍:轻躁狂发作+重性抑郁发作。
案例:“转换”是一名护士。在上学时,他就曾出现无名的情感低落,不说话,说自己浑身都是病,治不好了,多次以各种方式自杀。到医院经抗抑郁治疗后缓解。一年后又没有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兴奋,表现为行为轻率,爱发脾气;经常说自己很漂亮,有很多人看中她,追求她;认为自己能力很强,可以当领导;乱花钱买一些无用或昂贵的东西;夜间睡眠差,有时整夜不眠。
F. 治疗
药物治疗
1) 抗抑郁药:TCA,是临床上抗抑郁的首选药。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
2) 抗躁狂药:锂盐。抗癫痫药:德巴金。
3) 光疗法:人共亮光模拟延长日间光照来治疗季节性心境障碍。
心理治疗
1) 心理动力学:支持和再保障,通过减少病人的焦虑,使他们感到安全,获得支持、舒适和轻松来缓解症状。再揭示其症状的根源。
2) 认知治疗: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病人的认知歪曲和思维上的习惯性错误。
3) 团体心理治疗:激发和运用患者之间的积极的互动作用,“同病相怜”。
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治疗原则
1) 急性期治疗:控制症状、尽量达到临床痊愈(症状完全消失);药物治疗。
2) 巩固期治疗:防止症状复燃;减少药物治疗。
3) 维持期治疗:防止复发;心理治疗。
4) 双相障碍一定不能停药,一旦停药就会复发。
作者 | xiezj
编辑 | xiezj
(本文由xiezj原创,欢迎转发,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