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我同时选择了2个写作APP,先选择了简书,在知乎上面查到的,简书适合新手写作,里面隐藏很多资深编辑。
刚开始来到简书,感觉普普通通。随便一看,推荐的文章都是参差不齐的,海乃百川。没有发现很明显的风格。
后来,一个网友说,同时经营着简书和头条。简书提升了能力,但赚不到钱,头条有一些收入。她决定放弃简书,把主要精力放在头条上面。于是,我又带着观望的态度,试着下载了头条。
刚开始,被头条强大的展现量吸引了过去。开始在头条上面每日更新。对简书有点淡然了。偶然也会回去看看。我写的文章的阅读量在慢慢提高,还有点赞量。我想,日积月累吧。我还没有好好的开始,怎能就匆匆的结束了?
打开简书:创作你的创作!感觉普通的写作,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首先吸引我的是日更。感觉就好像一个日记本,很简单,很亲切。日更的标准是100字左右。真正的“简书”。我觉得很容易做到,每天都有一些不同的经历与感悟。坚持把自己与家人的成长过程记录下来。即使你觉得很生活平淡如水,很累,很烦,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写的。当你已经选择了日更,就不会轻易放弃。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和自己说说话,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当你开始写了,几句话就到了200字,稍不注意,已经到了400字了,再结尾,已经超过500字了。 这时,感觉很有成就感。原来我可以做到。原本的平淡、烦恼竟然被心中的小欢喜替代了。
我觉得日更很有意义。参加日更,让坚持成为习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普通的事情坚持做。总会有提升的。不知不觉,已经日更27天了。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我觉得自己可以长期坚持下去的。从思想上已经赢了。只要能坚持,不放弃,已经成功了一半了。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
最近,我还发现了简书的一个小功能。如果没有电脑,我们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在手机上面写作,它会自动保存的。不会让瞬间的灵感溜走的。累计起来,等有时间再排版成文。就像一个随时可以携带的微型笔记本。
开始了日更,我每天都会到简书报到,想要让自己每天的日更变得不单调,不重复,生活中,需要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受。会发现普通生活中的更多的美好与惊喜。也会看看简友们的心路历程、奋斗之旅。慢慢地看到了很多精彩好文,发现了很多优秀大咖。
刚开始,我写了一篇《身边的爱情故事》,被鹏哥手记推荐到每日好文了。当时,我不了解状况,不了解鹏哥,比较诧异。不知道推荐的意义。只知道自己的文章被认可了。很开心,又很懵懂。不知道该怎么做。连鹏哥的点赞、评论,我也不敢回复。现在想来,觉得当时自己真没有礼貌。不表达感谢,还不回复。
后来,渐渐看到了推荐的很多好文,比如周卫英老师的文章,经常在首页。他的写作观点和思想,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先是写给自己的,作者先进行自我治愈,完成了这个过程,才能为大众写作。治愈自己,照亮别人;写作,就是敢为天下先,写别人没写过的。如果连这点勇气都没有,就不要写作了。其实,这就是写作的精神。还有坚持日更,逐渐取得很大进步的秋水依然。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遇见九秋之菊,她写的文章亲切生动、通俗易懂、感情真挚。我迫不及待的关注了她,生怕错过了她。一口气看了她写的很多文章。读着她了文章,就好像来到她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看见她儿时的经历,与她一同感受着酸甜苦辣。直到我的眼睛渐渐模糊、流泪。她用平实生动的语言,间接告诉我们无论在多么艰苦的环境下,都不要忘记了自己的最初的梦想。总会有成功的一天。
这几天,她写的九姨的形象还深深的映在我的脑海里,我时时想起,可怜的九姨到底去哪里了,她会遇到好心人吗?她生活的还好吗?这么厉害的人居然还不是作家,只是业余写作爱好者。还很谦虚谨慎。她写的东西明明比很多的作家都要好。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只是初步印象。我相信假以时日,再多读一些她的文字,还很发现更多的惊喜。
我关注了她,她居然也回关了我。真让我受宠若惊。最近几天还给我一些自我感动的水文点赞。我害怕她看到我的渺小,浪费了她的时间,又希望被她看见。可我转念一想,这就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我。如果水平超然,那可能就不是我了。我渺小,却真实无欺。
因为日更,因为坚持,现在开始初步理解简书海乃百川的格局了,了解了消零派的意义。每一个人刚开始的写手,可能是渺小的,彷徨的,我们的成长都需要被关注,被鼓励。以后的路才能越走越远。一个一个的个体充满了希望与力量,我们简书的整体不就更高、更远、更好了吗?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初入简书,我看见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我的理解只不过是一己之见。越是了解,越是惊叹,怎么会有那么多优秀的人才?自己是多么的平庸。越是这样,我越需要静下心来,看几篇佳作,读几本好书,坚持日更,不负韶华,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