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以来,自己讲过很多次公开课,也做过示范课、引领课(仅仅一次),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一直都是一名学习型教师。今天将自己的校本教研课拷贝回来,在家里静静地看着自己的课程,有一种特别的感觉,虽然自己的讲课没有神来之笔,但孩子们的精彩表现让我很激动,在反思自己授课过程中,遗憾太多,总感觉自己的发挥不够好!
看着自己的课堂实录,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堂实践真的应该反复打磨与锤炼。首先在导入环节,学生对于文本的生疏让我忽略了,也或者说高估了孩子们对于文言阅读的能力,自己在课前准备过程中“备学生”这个环节不够充分。第一次用文言做导语以失败告终,还好学生们的表现弥补了遗憾——猜对了字谜。林黛玉真的是一个文学高手,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了几位大文豪的写作特点,在吸引学生眼球的同时也让我有了一个更好的开场。
在分析解词过程中,学生课前的预习我没有做好检查与铺垫,所以在课堂呈现的时候孩子们更多的不自信的表达。慢慢的熟悉课程,熟悉文本,学生逐渐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找到了自信。语文教学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没有一个很好的开篇,但整体步骤没有改变基调,所以在逐步的推进中我和学生们都稳定住了心态,从作者的简介以及写作历史背景中学生们和我一起为分析诗歌做好了准备工作。
学习语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授课过程中,旁征博引虽有些卖弄,但更是对于语文教学的一种思维拓展与延伸。学生们也在我的讲解中更深入的了解中华灿烂的文化,学生们喜欢语文、喜欢传统文化,就是在这一节一节语文课程的积累中逐渐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古诗讲解是一件充满趣味的过程,孩子们在联系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以及诗人写作风格的过程中,逐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孩子们参与课程的设计活动逐渐生成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理解诗意的过程也是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一个过程。反观我的教学过程有一些“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没有讲出来的的内容被我全盘倾倒灌输,现在看来这是一个败笔,因为没有更好的导入、讲解、分析、生成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自己的教学设计出现了失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一句千古名句。学生都能熟练地背诵,但这是一幅怎样的画卷、饱含了诗人多少情感在其中却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从图片入手,结合大漠实际地理情况与学生一起商讨研究出“孤烟”有可能是龙卷风,长河落日是一种广博的胸襟与气度,更是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
一首诗歌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诗人,更是一类诗歌的代表,也象征着一个时代的写作缩影,正像结尾处我的结束语那样——我们可以把每一首诗作为一个圆心,不断地发散开去,用一首诗带出一组诗、一类诗,继而带出一位诗人、一种文化,一种品格,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润泽每一颗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