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很繁忙,但我特别喜欢参加活动。为什么呢?因为我从活动中尝到过“甜头”。
记得我第一次参加比较大型的活动是大四参加的“河南省师范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为了参加这个比赛做了半年的准备,而这半年的培训和学习使我受益终生。当时我们院长梁亚红教授和王卓理教授亲自做导师,请来了平顶山市地理教育界的大咖指导我教学设计,文学院退休的院长、平顶山市有名的书法家郑黎阳教授指导板书书写,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教师做教学声腔和形体的指导。就是这样的一个团队的指导使我对教学有了敬畏之心、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为什么我一个乳臭未干的新教师,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县优质课一等奖”、“市优质课一等奖第一名”的原因。通过参加“河南省师范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让我明白了参加活动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优秀的团队,于是每年我至少都要参加一次有意义的比赛或活动,于是我加入了河南省武申名班主任工作室、县名班主任工作室。
昨天看到班主任工作室在微信群发的新乡市第五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的通知,不假思索地我又报了名,为什么说“又”呢?因为2018年我参加了新乡市第三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此次参赛不为名,不为利,只为督促自己再学习、再提升。今年的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和我之前参加的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在比赛项目上有很大的不同,今年的比赛和省赛非常相似。主要有四个比赛项目如下图:
这四项内容中我已经准备好了两项,班级管理故事我准备了两个,才艺展示准备了两个节目(1.喜事连连剪纸;2.河南坠子《李逵夺鱼》)。关于班级管理案例答辩,我们班有班级留言本,学生反馈出的问题相对比较全面,我需要再次研究一下每一个问题的处理方法。因此相对来说我的赛前准备就更为集中了一些,主要是主题班会的设计。明确了这一点我便联系了县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徐小娟大姐,预借了几本关于班会设计的书,另外订购了秦望老师的《中小学系列班会设计》高中系列3册。
前期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接下来的时间就要积极的学习、请教和研究了。看来今年又要过一个忙碌的假期了!
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就要开始了,你开始准备了吗?我们一起吧!
上周五参加了县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经过几天的思考和反思,现在来谈一谈参加此类比赛应当注意的事项。
一、明确参赛目的
我参赛目的有三个,第一,通过比赛促进总结和学习,更新拓展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水平;第二,通过比赛找差距,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第三,通过比赛积累参赛经验和技巧,为将来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做准备。
二、要认真研究赛事
每种比赛都有规则,我们一定要仔细研究,例如:才艺展示3分钟,这3分钟既包括才艺的表演也包括说明该才艺在班级管理中的意义。在比赛的时候就有选手理解错误导致时间超时,最终影响得分。
三、多方请教避免单打独斗
我本次参赛就是单打独斗的状态,明显感觉到和经工作室培训过的选手相比自己有些不修边幅,缺少专业性,这也是很多高中班主任的一大特点。其实参加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和参加优质课是一样的,都需要团队的打磨,当今在教育界单打独斗很难再出名师!
四、一定要认真研读《中小学德育指南》
无论是班会课的设计还是案例分析都需要一定理论的支撑,《中小学德育指南》全面系统地对德育教育指明了方向,因此认真研读指南无论对参赛还是班级管理都有极大的益处。
五、班会课的设计
本次比赛我的班会课设计得分较低,我认为原因有四个:1.字体不整洁;2.班会设计背景太小,班会设计的背景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大背景,二是生活小背景或学情背景,本次比赛我仅仅分析了学情背景;3.教学方法单一,由于日常的班会课我多采用小组合作制下的议题式教学模式,主要是抛出议题让学生讨论。这种模式操作简单,学生的参与度高,但是现在想想这种模式不易拿来参赛,它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4.有点跑偏,本次班会设计的主题是“环境保护”,我是教地理的,正好在讲《环境保护》这本书,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没能很好地将班会课和学科教学设计区分开来,导致写完后自己就觉得有点像地理课的教学设计,所以今后在班会课和学科的融合上还要深入研究。
六、案例分析
参赛之前我对案例分析的理解是有偏差的,赛后听了评委的点评才明白案例分析的思路和方法。结合自己的思考我觉的案例分析应当分为三步:
第一步:归类别,要分析出案例中学生问题属于哪一类。
第二步:找依据,知道类别后,就要分析关于此类事件处理的理论依据(这时候中小学德育指南就起到了大用处)。
第三步:谈做法,做法可以结合自己日常积累的方法,我觉的做法应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帮助学生找问题(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第二找方法(可以借助集体的力量出谋划策);第三鼓干劲儿,要有给学生鼓足干劲儿的方法,同时还要有长效监督和鼓励的措施。
以上就是我本次参赛的自我总结和反思,接下来将潜心学习,为市级的比赛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