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见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接下来就是第三次见面了。那天分别之际他约我下周休息的时候去他家玩,那时候通讯没有现在发达,没有手机,就是电话也没有普及,就连传呼机也不是人人都有。如果谁腰里挂个呼机,就跟现在谁手里拿个最新款的苹果手机一样,拽得很。而我在休息的时候也就没有告知他,并没有能如约去他家。
那天家里人都出去了,家里留我自己在家,我在正房东屋老妈老爸的卧室看电视,手里还织着毛衣,就听见院里有动静,走出来一看,他正挑门帘准备进屋,吓我一跳:
“你怎么来了?”
“你没去,我就来了。”
“不是啊,你进来俺家狗咋没叫?!”
“它看见我过来站起来了,我指指它它可卧那儿了。”
不会吧!要知道我们家养的可不是现在养的小宠物狗,是只大黑贝啊!看家本领一流的,有一次俺本家爷去俺家借老爸的摩托车,我在旁边看着,它都不让招摩托车,拴着的绳儿都差点撑断了,就这样一条狗,他用手一指就乖乖卧那儿了?!连叫都没叫?!!这是啥情况?!!!
狗是最有灵性的动物,后来我妹妹的男朋友第一次上门,它也没有叫,所以看到这里的女孩子,如果以后找男朋友,就先让他过了宠物狗的关,它会先替你鉴定你们是不是一家人(哈哈哈哈哈哈)。
转眼就到了又一个周末,又到了约定去他家的时候,当我如约到他家的时候,那场面,好多人!老公有兄弟姐妹七个,四个姐姐,两个哥哥,除了三姐家和大哥家是四口人,其他都是三口人,就这样一算,当年的大家庭也有二十多口人,而且这是一个相处非常和睦和谐的一家人,不管姐妹还是兄弟,连襟还是妯娌,都是没有隔阂、互相相亲相爱的,基本上每周都会和父母欢聚一堂,是一个非常有凝聚力的大家庭。
因为我的到来,引发了一个称呼的问题,孩子们就问要问我叫啥,是姑姑还是姨姨,姐姐们对自己的孩子说你们就叫姨吧,嫂子也对俩孩子(大哥家一女一儿,女儿10岁,儿子才七个月;二哥家只有一个女儿,六岁了,那时候二侄儿还没有出生)说:“你俩就叫姑姑吧。”
大侄女很干脆的就叫了姑姑,到二侄女那儿不行了:“我有姑姑,不叫姑姑,这是三婶儿,我就叫三婶儿!”
一个六岁的小姑娘,我是第一次去他家,她也是第一次见我,就这样认定了我是她三婶儿,我闹了个大红脸,引起了大家的笑声。前两天我写到(三)的时候,她还问我写的文章里会不会有她,我说你准备准备,到(五)你能出镜,她还说记得当时的情况,因为叫姑还是叫婶儿争执了好久,她坚持叫三婶儿,鬼马精灵的小人精,这个称呼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俩的距离,也让我更快的融入了这个大家庭。
我们俩并不是一见钟情,就像一个朋友在看到我写的前几篇文章时评论的一样,我们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现在想想还真是,如果我当初执意的不听老妈的话,也就不会和老公结缘,或许会好也或许会坏,但是,到现在,我更愿意相信——→→
这一切,就是最好的安排。
你,就是今生陪我走到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