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因为一件事让我一直心神不宁,在思考自己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这个客户从20年开始一直到现在一直在跟他进行专利对接,可能见识了人家从学生时代到工作五年的历练吧。
还记得第一次看见人家的时候,一脸的青春痘,那时候正值青春年少,上一次见人家没了青春痘多了一些成熟与帅气,或者这就是成熟男人的标志。
20年21年的一些专利慢慢下发了审查意见,因为觉得联系比较多,所以也就当人家是朋友。就没有去想那么多的其他事情。
在自己处理问题的时候,自己会第一时间把审查意见答复发给人家,然后自己手上实际上是在忙其他的事情。然后自己空了的时候,会再去答复。
上次下发了三类的,而且也跟审查员电话沟通了,人家觉得创造性不够。后面人家就找了外面的人,对于一个专利费用是不多,撰写拿几百块钱,答复拿几百块钱。
本来这样的事情也不是我去处理,后面我会通过业务转发给他们;或许会觉得这样
有些时候你把人家当作朋友,但是人家可能不一定。人家说不定只是把你当作工作对待。但是没事,人总是在这样的状态中去学会成长,吃一堑长一智。
吃自己的一堑张自己的一智。
以后遇见这样的答复,最好是自己也写好意见陈述,备注不清楚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