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亲密关系》
什么叫认真地活着?
认真地活着,是一种很理性的生活观念。在我看来,这意味着你要了解清楚,哪些事情与你的生活相关,哪些选择和行为与你的幸福指数相关。然后你需要按照它们的重要性,相应地分配你的时间和精力。
第一部分 爱情的假性和真相
第1章 假亲密的真相
提升自己是代价。许多人总要求对方要与自己有精神共鸣、有生活情趣、要浪漫、要体贴入微。要求别人之前先看看自己,你是个爱读书、爱思考的人吗?你的生活是不是充满了各种趣味?你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手艺和爱好可以用来营造浪漫?你是否习惯于帮助他人和奉献自我?长久积累的品质才能产生魅力,而平庸和平淡的你,拿什么吸引心仪的人,拿什么让亲密关系保鲜?
第2章 亲密的路,别一开始就走歪
不过我必须要告诉你一件事:你对情感关系的理解还需要更全面一些。它是由情感和关系两部分组成。
情感,指的就是爱情,相互爱慕和吸引的感受,激情澎湃的心动和心跳,没有了情感,两个人的关系就不会是情感关系,而是朋友关系或者其他关系。
关系,指的是两个人相处的模式、方式。我们和同学、朋友、同事,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关系,有的关系持续很久,成了老相识,有的关系则没法持续,被埋没在时间和记忆里。
你是否了解他的家庭、生活、为人处世和所处的环境,以及他身边的人和事?有不少事情,是需要两个人见面、接触,通过一定的时间和事件,才能考量出关系匹配的程度。
所以,如果你立刻就决定去他那边生活,对你来说是有风险的。不要着急做决定,而是尽量创造机会,多花一些时间见面、接触,那么你对他的认识会越来越清楚,也就可以确定这段关系是否值得投入。
再耐心一点,给彼此多一些时间,别担心爱情的感觉会消散,因为会被时间带走的,注定都是没有结局的情感。
完美的爱情,很多时候始于不完美。相爱的过程,则是一种共同走向更好的尝试。
“我们在体味人生时,用了两种自我:一种是体验自我(experiencing self),这种自我活在当下,洞察此刻的人生。另一种则是记忆自我(remembering self),它负责记录生活,抒写生活故事。”这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行为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在TED演讲中的一番话。他告诉我们,人们对这两个自我的混淆,导致了我们对快乐的理解含糊不清。其实这是一个重视过程还是重视结果的问题。
第3章 亲密只给最认真的人
你是焦虑型依恋人格吗?
从情绪取向治疗(Emotionally Focused Therapy,EFT)的角度来看,焦虑型依恋是指用焦虑掩饰对被抛弃的恐惧。焦虑型依恋的人,可能因为小时候父母对自己的回应方式不及时、不持续或者时好时坏,所以长期处于被忽略或被抛弃的恐惧当中。这种恐惧被称为原生情绪。
焦虑型依恋的影响
建议你按照这三个步骤去做:理解与反思,沟通与商讨,尝试与改进。
给关系帮倒忙的惩罚式激励
当亲密关系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应该积极沟通,激励自己的伴侣,共同促进双方的关系。可是很多人却喜欢用抱怨、指责、质疑和发泄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二部分 与自己对话
第4章 在爱情中内省
没有“对的人”,只有“对的关系”
约会相亲的目的是什么?回答“了解彼此”的人,依然在使用过去的语言。聊天对话时刨根问底,然后给对方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这绝不是对的关系的起点。没有人愿意接受一个喜欢品头论足、指手画脚的人成为自己最亲密的伴侣。
相爱就是要共同创造一个未来,谈恋爱就是要试试看两个人的互动能够创造出什么。如果你们的关系能够为彼此带来积极的变化和成长,那么我认为这段关系很有可能是对的,而且你们多半无须思考就会相爱。相反,如果一段关系不仅没有带来成长和进步,反而让彼此的性格和相处模式变得不健康,那么无论两个人看起来多么匹配,都注定要失败。
在对的关系中成长
每个人都会带着疑惑、不安和不确定走入一段感情,对的关系不会要求你立刻坚信,而是让你逐渐变得虔诚。对的关系不需通过说服辩论来消除你的疑虑,而会用行为、体验和经历来抚平内心的起伏。
两个人的过去都是不可改变的,和他(她)在一起,看到的不是过去有多少重叠或匹配的方面,而是未来可以一起创造怎样的美好。不经意间你就会发现,这个能和你一起创造未来的伴侣,就是那个对的人。
第5章 让自我与世界紧密相连
第6章 与自己对话
第三部分 来自父母的爱与伤
第7章 原生家庭
第8章 缺爱的你
第9章 理解与修复
比如一个回避型的人,在感到即将失去自己的伴侣时可能会痛哭流涕地乞求对方留下。一个焦虑型的人,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可能会对伴侣表现出极大的不信任。
当你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去感受、探索和学习,你会发现眼中的世界和以前不同了,充满了无数的可能性。我想起我的另一位来访者K女士,她现在每周都会和父母一起散步聊天,气氛融洽和睦。其实在做心理咨询之前,也是在同样的一条路上,她曾无数次被父母之间的各种问题所困扰。完成咨询后,她的情绪被释放和消解了,后来她惊喜地告诉我,如今在散步过程中她不再执着于父母的问题,而是开始注意到身边的各种事物——树木、花草、路人,甚至气温和风速。
后记
写作可以帮你整理思路,更能够助你将书本与生活联系起来。我喜欢在写作中让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书本上的智慧发生碰撞,反过来再阅读的时候就会随时将自己的生活结合进来,寻找相应的观点和思想。这个过程很漫长,但得到的结果是,现在的我每读一本书,每写一篇文章都是百分之百地为了自己,虽然也会有读不下去、写不下去的时刻,可是比起当下的不适,学习带来的充实感要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