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现代育儿观念新生儿出生不再使用襁褓巾,不重视胎帽的佩戴。都采用宽松、适度的包被包裹方式,以保障新生儿的舒适和健康发育。
现代育儿观念认为:老式襁褓巾也即裹成蜡烛包会给新生儿带来以下坏处。
1、是限制肢体活动:会阻碍新生儿自然的肢体伸展和运动,影响其肌肉和关节的发育。
2、 影响呼吸:如果裹得太紧,可能会对胸部造成一定的压迫,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
3、增加过热风险:包裹过严不利于散热,可能导致新生儿体温过高,引起不适甚至出现健康问题。
4、影响触觉感知:减少了新生儿与外界环境的接触,不利于触觉感知的发展。
那老式襁褓巾对新生儿真的没有一点好处吗?几千年的传统也是有一定道理,襁褓巾使用对新生也存在好处。
1、可以给新生儿提供安全感:模拟子宫内的紧密环境,让新生儿感到安全和舒适,减少惊跳反射,有助于睡眠。
2、保持温暖:尤其是在出生后的初期,帮助新生儿维持适宜的体温,逐渐适应外部世界。
3. 减少哭闹:给予适当的包裹可以安抚新生儿的情绪,增加安全感,减少哭闹。
4. 防止抓伤自己:可以避免新生儿无意识地抓伤自己的脸部。
什么行为合适与否都在于一个度的问题,一事包裹时间不宜过长,由于新生儿长期蜷曲于母体,出生后仍保持这一姿势,而成长中的肢体是要放开的,所以这种入襁褓的做法是帮助其适应新的肢体顺直的状态。另外,新生儿神气怯弱,突然听到巨声异响,会引起气血紊乱而受到惊吓,所以襁褓一定要得宜,时间不能长,比如一周时间,松紧适宜,根据气温厚薄。这样可以帮助新生儿较快适应外部环境,避免或减少外界刺激的不良影响。
如果说襁褓巾现代观念完全淘汰不用了,但简单易行的胎帽国内虽然也没有重视,几乎不用。但前几天我亲眼目睹剖腹产出生的新生儿,从妈妈子宫几秒钟速度就出来,然后进入在医院的包被里,裸露着刚从温暖羊水里出来的湿漉漉的胎发,我自己似乎为新生儿感到:冷的瑟瑟发抖!因为头部血管丰富、新生儿还囟门大开,而且头发湿的,所以一定散热较多。
看到这一幕突然想起四年前有个朋友孩子,在美国的医院出生。当时发现美国的产房新生儿一出生脐带还没断,先把一顶胎帽戴到顶着一头湿漉漉胎发的新生儿头上,然后再为新生儿做断脐、称体重等后续工作。
这顶胎帽美国医院像医用耗材一样批量准备在产房,戴这顶胎帽就像孩子生产流程的一环一样。出院时医院又给新生儿换戴上一款新的帽子,据说是当地志愿者们做了赠送给医院新生儿用的,在我们国家自愿者怎么也不可能想到给医院赠送胎帽,因为医院不需要,新生儿妈妈也没这个坚定需求。
从美国医院这种做法,看到了他们对新生儿出生这顶帽子的重视。再看看我们国家医院,新生儿一出生在空调房里裸露着湿漉漉的胎发,我确实感到出生这顶帽子的重要性。新生儿刚刚生下来,体温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好,因为宫内环境可以达到36-37℃,而出生后接触到的外界环境时仅有20℃左右。而且对外界环境十分不适应。所以给他戴一顶胎帽能够起到保暖,逐渐适应外部环境的作用。
写下此文我的体会:如果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家庭,当你发现刚出生的新生儿还在用襁褓巾,不要大惊小怪,适宜、适度使用几天没有坏处。同时希望我们身边即将当妈妈的为迎接自己宝宝的到来,自己准备一顶胎帽吧!我们的国情,医院产房是不会准备胎帽,但胎帽真的有必要。哪怕戴几天,帮助刚出生的宝宝逐渐适应外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