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李延年曾经写过一首歌。歌的内容是“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寻”后世“倾城”二字便是出自于此。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便有这二字。“倾城之恋”的意思是倾覆一座城池,成就一段爱情,很美。所以看到书名时,大多数读者似乎都以为这是讲述一对恋人绝美的爱情。然而真的是这样的吗?并不是。《倾城之恋》自始至终讲的都不是爱情!
白流苏,是个美人。娇小的身躯,纤瘦的腰,孩子似的萌芽的乳,有着一双娇滴滴的清水眼。这样的美人原应该万人追捧。然而并不是,流苏一出场便是一个离了婚的女人,被家人明里暗里的嫌弃与驱逐。就连自己的母亲也抛弃了她。那时的她应当是心灰意冷的。而徐太太的出现给她带来了一条“明路”——找个人。流苏清醒了,她总归要活着。既然白公馆不再欢迎她,她就要为自己谋算一条出路。所以白流苏对范柳原不过是溺水的人抓住的一块浮木而已。可以是任何人,只要是能让她逃离那片深渊,只是刚刚好出现的是范柳原。白流苏想要抓住范柳原这块浮木,想要出净胸中的一口恶气。所以她决定用她的前途下注,这是一场豪赌。若是不想一败涂地,那就只有拼尽全力。
流苏的第一次香港之行,对于流苏而言其实是一场恶战。她一无所有,六亲无靠,只有她自己了。她所能依仗的不过就是范柳原对自己的喜欢,只是这份喜欢足不足够为流苏赢来一份婚姻,就看这次香港之行她能不能够收服范柳原。所以,她处处提防,时时试探。只是,在范柳原与白流苏这间的这场战役当中,范柳原其实是占据了绝对的主导权。而她所能做的不过是保持她的身份,她的姿态。所以,处于劣势的她自卑,敏感,易怒。她不过是孤注一掷罢了。维持着自己可怜的自尊,就怕稍有不慎就一败涂地。她输不起。
最终,流苏还是输了,输的毫无悬念。第二次香港之行,流苏已经是范柳原的俘虏了。她熬不起了,尤其是家庭的压力,旁人的冷嘲热讽,她受不住了。她失败了,她已经完全没了脾气,她到底还是只能卑微地取悦范柳原。此时的白流苏是真的万念俱灰,她赌输了,再没有了机会,局势完全被范柳原所掌控。她快要疯了。然而事情却意外的迎来了转机。香港陷落,两人被困,意外的谈起了恋爱。当看到范柳原说“我们几时结婚”时,我是真的以为他们之间有了爱情的,曾意外于故事的美满。然而,终究不是,那我曾以为是爱情的不过是容易戳破的泡沫罢了。在生与死面前谁又是做的了主的呢?当逃脱生死,当回归人群,当他们不再只有彼此。白流苏还是那个白流苏,想要的是能够给予她安全感的婚姻保障。而不是虚无缥缈的爱情。范柳原还是那个范柳原,独独无意于家庭幸福的情场浪子。白流苏始终是个悲观主义者,这种悲观是时代给予她的。命运无法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始终依附于旁人,随波逐流。所以终其一生,她所要的不过是一个依靠,一份安稳。最后,白流苏赢了吗?她终于成了范柳原名正言顺的妻了。然而并没有,她不过是从一个围城到了另一个围城罢了。
这是个悲凉的故事。从故事的一开始就奠定了悲凉的基调。“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再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首尾呼应,引人深思。“传奇里的倾城倾国的人大抵如此”事实上,哪那么多传奇,哪那么多倾城倾国的人。那些倾覆一座城池,成就一段爱情总归离现实太过遥远,虚幻而不可及。现实总归是残酷的,人最终都是为了活着,哪有那么多轰轰烈烈的爱情。我们都是自私的人。白流苏和范柳原两个各自有着目的的人不过是打着爱情的名义掩盖自己的自私罢了。在这个过程中也许有过真心,只是太过微不足道,难以经受考验。不过,那一刹那彻底的谅解能够让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已然足够。毕竟,人的一生又有几个十年八年。
所以“倾城之恋”这一书名不过是一句嘲讽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