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力的分类
1、第一种动力:驱动力1.0,人类的生物性动力,也就是人类的基本生理需求
2、第二种动力:驱动力2.0,追求奖励、逃避惩罚的动力,也可以称为“外驱力”,这也是现代公司制度的制定机制
3、第三种动力:本书的重点,驱动力3.0,自主、专精、目的,也可以称为“内驱力”,这也是个人爱好、兴趣形成的机制
二、公司的奖罚制度有什么弊端?
(一)奖励导致的后果
1、会扼杀创造力
奖励和惩罚对创造性工作有破坏性,但是可以激发机械性劳动的效率
千篇一律的重复性机械劳动可以外包或者自动化,但是艺术、情感等非推算型工作就不能这么做
研究表明:有些艺术家在创作的道路上苦苦追寻,是因为创作本身的快乐,而非外部奖励,但是他们创作的艺术最终也会得到社会认可。而得到外部奖励的人,恰恰是那些没有动力追求外部奖励的人
2、会导致内在动机的消失
外在的激励,尤其是有条件的、有期待的激励,就会扼杀第三种驱动力
举例:
如果为了鼓励孩子学习数学,每次完成一页作业,就给她一些钱作为奖励,短期内可以看到他更加勤奋,但是从长期来看,他会失去对数学的兴趣,会造成成绩下滑
如果你是老板,为了激励自己手上的设计师,你根据他的作品质量来决定他的薪资,短期内他会疯狂工作,但是从长期来看,他对工作的兴趣会降低
3、滋生短视思维
奖励会使人们的关注面变窄,遮蔽他们宽广的视野,让他们无法看到常见的事物的新用法
沉迷收益的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就更少,为了短期的成功,威胁了公司长期的发展
举例:
当我为自己工作时,可以感受到纯粹的乐趣,工作起来可以没日没夜,废寝忘食,但是在做指派性任务时,不得不提醒自己:小心点,做客户想要的东西
4、会抑制善行
奖励抑制了善行,比如献血
5、导致欺诈、走捷径等不道德的行为
奖励在让我们专注目标的同时,也引发了不道德的行为
举例:
西尔斯公司给他的汽车维修工增加了销售份额,结果导致维修工多收了客户的钱,进行不必要的修理
安然公司设立了很高的营业额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而进行不计后果的竞争,成为了这家公司轰然倒塌的催化剂
6、奖励会让人上瘾
有条件的奖励会让代理人下次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时,也会期待奖励,反过来会式委托人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奖励。不久之后,现有的奖励就不够用了,会期待更大的奖励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如果某个环境中外部奖励最重要,那么很多人就只会要求刚刚能够得到奖励就够了,而不会多出一分力。如果学生读3本书就可以得到奖励,那么他就不会拿起第四本书,更不会打算活到老学到老
(二)惩罚导致的后果
1、日托班的惩罚,导致家长晚点来接孩子
三、如何提高内驱力?
1、意料之外、没有前兆的奖励
这就是模仿游戏的设计思路
奖励应该是出其不意地给出,人们就不容易认为是做这项任务的理由,对内部积极性造成的危害也更小
2、外部奖励只有完成任务之后才能给出
3、使用非物质进行奖励(主动寻找精神奖励)
称赞和正面反馈没有现金的危害性强烈
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对他们的任务提供反馈、指明某一点做的很好
4、减少关联性
不要使用如果...那么...,而是使用既然...那么...
5、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6、培养兴趣
四、兴趣要不要发展成职业?
兴趣如果发展成职业,同时也失去了自主性,会在繁琐的事务中耗费精力,失去精益求精的动力,因为你会觉得是为了老板工作,而不是为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打拼,毕竟老板的目标是利益,但是老板的利益可能与你的个人发展、喜欢的领域、个人工作风格相冲突,所以我不建议将兴趣作为职业。
但是自由职业例外,如果你可以自由决定,这一笔生意接不接,那么就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自主性,你的工作也更加充满动力。
五、兴趣是如何产生的?
1、自主选择,而不是强迫,强迫就失去了乐趣
2、正向反馈
比如进步带来的成就感,他人的认同与赞美,物质上的激励等
这个过程完成以后,与他人无关,完全是内在享受
平常生活中,总有一些事件作为刺激源能对我们的大脑杏仁核施加刺激
兴趣产生的前提是,必须有某个事件最初作为刺激源,作用于我们的大脑边缘系统,并且触发杏仁核产生多巴胺。否则,就不会产生对事物的兴趣
举例:
我们也会遇到相反的例子。比如,某些父母,在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或者成绩没考好时,并没有给予正向激励。没有鼓励,没有宽容和安慰,而是不断地诋毁孩子的自尊,斥责孩子的无能和没用,甚至诉诸家庭暴力。这样的孩子很难对学习产生兴趣,而家长灌输他的负面理念,最终会形成自我实现的预言,让孩子变得越来越糟糕。
为什么减肥这么困难,在于这是一项长期坚持之后才能看到正向反馈的运动。由于短期内,我们无法通过视觉直观地看到身体上的变化。因此某种程度上不能给我们的大脑一个信号:这个下午2小时的运动让我减少了N斤,没有正向反馈,就不知道效果,不知道效果就无法刺激多巴胺分泌,就不能使我们对此事产生兴趣。
六、什么是兴趣?
官方解释就是:兴趣是一个人做一件的动机
未完待续。。。
七、兴趣和上瘾的区别?
八、兴趣与多巴胺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