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舒适区”

图片发自简书App


舒适区的概念,在心理学文章里常被提及。它指的是人处在一种冲突减少、波动恒定的工作或生命阶段时的状态。就像雨后小凉风吹过,恰好你穿了秋裤的感觉,被温度和安全感包裹,恰好处在身体和心理的最优舒适水平。所以,人们往往不愿主动走出舒适区,它意味着打破常规,重建秩序。

然而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公平,并非你说不想就不想,生活这位班主任会经常巡查,检视你的生命状态。如果发现当下的你过的太舒服,不思成长,不再进步,班主任大人就会憋回大招儿,制造一些矛盾和冲突,促使你走出舒适区。制造麻烦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职场受挫、生活经受怪诞、感情经历折磨。等到这一切的不顺利和不开心过去时候再回望,会发现矛盾是催生一切新鲜和改变的始作俑者。

如何走出舒适区?

首先,要有一个决定性瞬间,这一瞬间让你突然意识到前一秒的抱怨并没有什么卵用,既改变不了现状,还会平添焦虑和烦恼,最害人的,是延迟了你做出改变的时机。当这一时刻出现,你会头脑一闪念,身体一激灵。走出舒适区,从这里开始。

其次,要有一个过程,是走出舒适区而不是跑。在舒适区里呆久了,身体的激素水平和大脑的思考机制已适应舒适区节奏,猛然间打破这一平衡,容易状态充血,就像运动损伤一样的伤害。因此,由舒适区走向破壁区,在破壁区里接受高阶的任务和挑战,尝试不同的思维角度和做事习惯,每天进步一点点,逐渐打破之前舒适区的平衡状态,逐渐进入到新的平衡。

成功走出舒适区有哪些信号?

开始飞速成长

开始变得喜欢挑战自己

发现害怕的事情多数不会发生

感到兴奋而不是遗憾

认知到以前的自己不够成熟

变得更加自信

收获难以置信的满足感

发现经历不适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开始激励身边的人

更加了解自己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生长痛”,走出舒适区便是其中一项。仔细想想,我们之所以成长到当下的状态,都是过去一段生活经历的塑造以及自我反思的重构。有这样一句话:能力都是走投无路状态下的应激反应。这不无道理,越是困境越容易激发主观能动性,越能够在更短时间内打磨出生存技能,像是修炼习得的武功秘籍,以此傍身总能行走一段江湖。

然而天下之大,我们走着走着总会走向更宽阔的天地,经历和之前状态不同的光怪陆离,总是“吃老本”地仰仗过去那些技艺行走江湖势一定会摔得很惨。这时,需要的便是修炼更高级别技能,用冲突矛盾倒逼自我成长,能力升级了,天地广阔便真的广阔。倒逼成长的必经之路,是走出舒适区。

总会有这样一天,你会突然意识到当下的自己,竟然已经走过那么多蜿蜒曲折,它们组成了人生的风景。人永远无法用同一个自己,换一个不一样的未来。时常推动自己升级认知,会更快走出舒适区,见到二十楼的风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