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大自然的万物都由道演化而来,道是本源,是根基。与此同时万物若要向着正常的轨道发展就必须有德保驾护航,提供足够的能量支撑。那么什么是德,德又何以贵呢?
所谓德,亦非孤立的存在。它是道之另一面,即“道之阴”,是对道的完善和补充。犹如天地日月,看似二分,实则为一。譬如一天之昼夜,独阳不能长,孤阴亦难生。只有阴阳互补,协同合作,才能有万物的千姿百态,繁荣昌盛。
万物虽各从大道,又自有本性。犹如花之一本,而五颜六色,各从其性,共荣共生。以道为本,以德为滋养,万物在这样的环境下怎能不各从本性,自由生长呢?由此观之,道焉不尊,德焉弗贵?
道之所以尊,德之所以贵,只因它顺应的是万物之本性,合于自然,又复归于道。道之为何,道法自然而已矣。
譬如治国,犹烹“小鲜”。何也?合于道也。此之道,非常道,乃世道民心。民之所向,道之所往,民心即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道之所处。若合于此,则政治清明,国家昌盛,反之则法令滋昏,人心风揺,道亦远矣。
合于道,尊之即万事大吉了吗?非也。若要枝繁叶茂就必须要德来扶持。德既是“灯塔”,也是“自鸣钟”;它既是“导航仪”,又是“纠偏器”;它不但是“卫道士”,更是道的忠实而坚定的追随者。它能确保道回归本体,而不失初心。
或许“才”是唯一能和德分庭抗礼者,确乎它的风头一时无两,碾压德于尘埃,甚至一度让德抬不起头来。于是德变得一文不值,道失德即是“蒙尘”。但好像才也并不经常和德作对,他们也有合作,也能和衷共济,一致对外。也能拒“孔方兄”于千里之外,去除了铜臭之气。自然洁身自好,底气十足。这样道脸上就有光,一时发扬光大,面色又红润起来。倒是那躲在暗处的美色需要严加提防的。德在意志薄弱之际,它几乎是没有任何抵抗力的。若不幸而受了色的蛊惑,非凡坏了名号,且也玷污了大道。可不慎哉?
但这也并非无解。尊道贵德自有其法门。“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这就是法门!
既道生之,德若更上层楼,臻于化境,达到“玄德”之金身。除持畜之以外,更要长养常育,非但养他,亦要育己。细心呵护,善加管理。不贪功,不居功;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功成身退,“以不失德”,而复归于道,臻于玄德。
由是“陆行不避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岂非得道之士耶?
臻于“玄德”,非但摄生以长,且亦全道而光。非尊道贵德而何?
所谓善无大小,德有损益。且致于德行有加,尊道而行,不缺其德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