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说三国8 | 周瑜献计“孝母台”,把孙权教“成熟”
过了几日,正是吴太夫人五十大寿。孙权大摆筵席,邀请老臣旧将们悉数参加,还叮嘱大家有重要决策当席宣布,任何人不得缺席。
宴会酒过数巡,吴太夫人已感身体疲倦困乏,就先行告退了。众人起身礼送后,又重新落座。孙权这才举起酒樽对大家朗声说:“难得多年来这么一次大喜,借今日之隆重,我宣布一项重大决定:我们将在昭阳宫旁建造一座天下第一台,命名为‘孝母台’,以此表达我对母亲大人的养育之恩,也代表天下的儿女感恩天下所有的母亲。”
众人听了,齐声欢呼,交口称赞孙权的孝心博大。
孙权接着说:“双喜临门,应该普天同庆。今天我和诸君不妨通宵欢畅,尽兴而归。诸君请放开肚皮痛快豪饮,一醉方休,不醉不归!”又当着众人之面,摘下腰间佩带的宝剑,递给太史慈,下令说:“请子义(太史慈字)站立到大门前作监酒,不论是谁,只要没有真醉,一律不得放出门去。”
大家头一次见孙权摆出这种盛气凌人的架势,感到非常意外,思绪还徘徊在疑惑与惊奇之中,就看见太史慈面无表情、冷如冰霜地接过宝剑,然后谁也不认识一般铁着脸走到大门前,双手执剑,肃穆而立。众人料想肯定不能再讲情面,只得从命,因为太史慈是一个信守诺言的人,江东没有人不知道他的故事。
当年孙策在神亭战败太史慈,因为久闻他的大名,对他礼遇有加而招降。太史慈大受感动,愿利用他与扬州士卒的亲近关系,劝他们来归降。孙策竟然跪到地上答谢。但很多将领都非常怀疑太史慈的诚意,唯独孙策坚持说:“太史子义是青州的名士,向来以信义为先,他肯定不会欺骗我。”
第二天,孙策把所有的将领都请来,预先安排好美酒美食,然后将一根竹竿矗立在营中观察太阳的影子。眼看着竹竿的影子越来越短,大家不免心急担心。时间到了正午,太史慈果然按照约定率领众人一起来归降。
这些老臣旧将们无可奈何,大喜的日子,又发不得火;孙权打着孝敬国太的旗号,又推诿不得,只好忍气吞声地一樽接着一樽地喝酒,只喝得天昏地暗,每个人都倒地大醉为止。
孙权又依照官阶次序传令各位老臣旧将的子孙前来接各位回府。他首先搀扶着烂醉如泥的张昭到大门口,把站立不稳的张昭交给他的儿子,说:“今日你父亲答应我修‘孝母台’捐一万石米。”他的儿子很诧异,却只得点头称是。然后,孙权依照官阶高低一个一个亲自送行,各个如法炮制,基本按照官阶高低分为一万石、六千石、三千石不等。
第二天,张昭酒醒后,问他的儿子:“昨夜里喝醉了酒,为父是否有过什么不合身份的言行?”
儿子犹豫一下,怯生回答:“孙将军说,父亲答应为他修什么‘孝母台’捐一万石米。”
张昭仔细回忆,怎么也记不起来确切的事实,又无法去和孙权对质,更不能闹到吴太夫人那里让太夫人以为他吝啬不维孝道,而自己一年的俸禄才四千两百石米,如此以来,只得让他的儿子去变卖部分田产认捐。
后来经过大家略微一通气,才知道中了孙权、周瑜的奸计,但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有能力的只得卖田认捐。阳遂乡侯顾雍、中郎将韩当等部分老臣旧将一年俸禄才两千石或八百石米,卖尽家产也捐不出六千或三千石米来,就串联着一起到孙权那里求情。
恰好周瑜也在座。孙权见众人相拥而来,先笑吟吟地招待大家吃茶,听了各自的想法,说:“诸君都活了多半生,决无糊涂之人。其实,人生在世,追求富贵,不过是多积些金钱,自己吃喝玩乐,子孙不受贫穷之苦而已。那么,诸君为什么不放弃手中在握的大权,或到外地驻守,以此可以免掉认捐的几千石米,我还可以给放权的人每户对等数量的稻米作为奖酬。”
孙权望着似醉非醉、懵懵懂懂的群臣,似在意料之中,接着说:”如此以来,你们就可以多置办些田产宅第,为子孙后代建立永久的基业,然后多多招些歌伎美女,天天饮酒作乐,终养余生天年。果能如此,在上面的我和在下面的你们都相安无事,皆大欢喜。难道这不是最佳的解决良策吗?当年光武帝的宰相李通就以病为退,因而能够在群臣之中独自得到善终,难道不是美谈吗?”
韩当听了,明白了孙权的意思。其他一些人也开始思考、犹豫、动摇。孙权仍笑吟吟地对大家说:“此事重大,你们一时难以决断也在情理之中。你们且不妨先回去与家人仔细谋划商议,然后再答复我。”
这时,周瑜却面露难色,在一旁插言道:“不过,大家认捐的喜事已奏报于吴太夫人了。她老人家很高兴,感念大家一片孝心,催促尽早拟好文牍昭告天下。若太晚来决定此事,恐怕就……”
孙权点点头,说:“既然这样,那就请诸君趁着有回旋的余地,抓紧时间吧。国有国规,家有家法。如果太晚了,一是诸君失信于国太和天下,二是木已成舟,恐怕我也爱莫能助啊。”
大家听了,第一次意识到以前真是小看了孙权。这个人原来一直在韬光养晦,其心计之狠毒、隐藏之深远在他的兄长之上。如今他和周瑜联手,看来江东真的要变天了。
——自肖永革《三国绝对很邪乎》,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