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尚书》,我一直都想写成一系列的故事,将唐尧、虞舜写成一个同人志小说。当然,这种做法一直都是藏在心中,不敢真正表露出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觉得将他们写成故事的时机,越来越成熟。开始尝试将他们的故事,慢慢付诸笔下。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是亵渎经典。问题在于,将尧舜的故事,写成小说并非是我们的创见。至少太史公就已经开始如此做了。
今天,重新写一部《尚书》演义,真的有必要吗?当尧舜远离我们这个时代,能够用当下理解的语言,将他们演绎成故事,就像不断重新拍摄的福尔摩斯一样。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于古典的致敬。另外,我觉得经典戏剧化,其实是经典研究的重要面向。至少,能够将人们带入到历史之中。人们无需看繁琐的考证,就能了解到唐尧虞舜的故事。当然,写历史小说最为困难的地方在于,如何将故事改编的有新意。
在这点上,鲁迅先生做了非常大的贡献,他的《故事新编》已经成为了现代小说的一个传统,根据历史材料对其进行改编加工,最后成为一个新的故事。香港的李碧华也非常擅于此道,在她笔下青蛇可以与法海相恋,潘金莲可以转世今生。这个小说写作的传承,在大陆也有一些表现,比如网络中对于《三国演义》的加工与发挥,通过一个人的视角重新演绎三国故事。我想,如果能够将这个风气引入到古典学之中,也许会有不同的表现。
尧舜禅让作为古代经典,其实有很多人进行演绎了,但是我想今人如何看待这段故事,其实还有待于重新思考。如果仅仅是经典翻译的话,并不能弥补古典文献残缺,因此更需要想象来弥补其中的残阙。对此,根据经典肯定是没有问题,但是不执著也是必要的。
如果注释是帮助人们理解经典的话,那么这种故事新编式的写作,恰恰是试图将经典融入到当下的一种方式。顾颉刚通过古史辨伪的方式,拉大了经典与时代的距离,而鲁迅试图通过故事新编的方式,解决经典与时代的隔阂,有些人认为顾颉刚成功地将经典下降为文献,但是还没有人讨论过鲁迅的故事新编,能否对恢复经典的时代地位提出过讨论。我们不妨跟着鲁迅的脚步,重新步入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