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起源:
我们在《海的味道》主题活动开始前引导家长带领幼儿到海边码头进行参观,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经验。
二、活动准备阶段:
首先通过分享信息报,引导幼儿与同伴讨论“我眼中的渔船”,了解渔船的外形以及结构。
如意:我看到的大船上头还有一张大网,听说我们吃的鱼就是这个船运回来的。
佑佑:我知道渔船上有驾驶舱还有方向盘。
小雅:有的渔船像叶子一样,有的像火箭一样,他们的形状都不一样。
教师小结:对于交通工具而言,孩子们可以对汽车、火车、地铁更为熟悉,而对于船的了解还不够。为了能够让孩子们更加清晰的了解渔船的作用和构造,我们通过回家调查,分享照片、视频和模型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慢慢对船类有了一定的认识。
三、搭建过程:
第一步:绘制计划,分工合作
每个人对于渔船的想法各不相同,所以在搭建之初选出组长一名和幼儿共同进行计划的绘制,同时分工进行。
教师着重引导幼儿渔船的形状以及组成部分,渔船通常是为了捕鱼而设计的船,它们有船身、船头、船尾和船舱等部分。中班幼儿已经具有对活动进行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活动的能力,所以在活动之前进行计划,幼儿进行分工进行联合游戏,提高游戏能力和和社会性行为水平。
第二步:分工搭建
幼儿对于房屋或者较为方正的建筑搭建的较多,但是对于不规则的围拢架空,进行的较少,所以一开始有一些无从下手。
教师问:你们认为搭建一艘船应该先搭建船的哪一部分?用什么形状的材料搭建呢?
小雅:我觉的应该是船头和船身,可以用长长的积木进行搭建。
教师小结:幼儿在搭建的开始由于直接经验的不足可能会导致活动无法开始,在过程中教师应通过简单的语言引导或是亲身参与其中和幼儿共同进行搭建。
佑佑停下来思考着:“船舱要怎么搭呢?”
教师:“你想一想,船舱是什么形状呢?”
佑佑:“它就像一个正方体!就像一个小房子!”
教师:“对啊,以前我们搭房子用的什么方法呢?”
佑佑:“用长模板垒高吧!我还要给船舱留一个可移动的门。”
教师小结:幼儿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丰富新的经验,还需要充分调动已有经验。在活动中幼儿面对新的搭建事物时没有及时和过往经验相结合,所以在活动中教师应通过提问,演示,讨论等方法唤醒幼儿已有经验进行活动,达到更好的新旧经验之间的联合。
“这是方向盘!渔民出海捕鱼,是要有方向的!方向盘就可以控制方向!”
“这还有避雷针!我观察到有的渔船上是有避雷针的。”
如意指着自己的几个圆形和尖尖的顶,开心的向我们介绍着自己的作品。
教师总结:通过搭建渔船,我们不仅学会了识别不同的形状,还锻炼了空间想象力和合作能力,后期会逐步通过活动丰富搭建的情景,使搭建不仅仅是在搭建,还能通过搭建不断提高幼儿社会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