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听一堂课的感想。
教师的后面展示区贴着这样的话:等一束花开。每朵花都有它的花期,等一束花开,最近听到了好几次这样的话。原来心里想的是:等,允许孩子的慢慢的成长,允许孩子慢慢的进步,理解学生个性化的差异。
听完课后,我想:等,允许学生完整的表达是不是一种等?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意思是不是一种等?允许学生犯错是不是一种等?欣赏学生的错误是不是在欣赏一朵花?
我们真的能欣赏花,欣赏学生吗?
由学生思及老师,今天我的课是分数乘分数,这堂课算法不难,但算理需要画图去帮助理解。本来是一堂课完成的任务,但学生没有完成画图,我始终坚信画图是抽象的具体化,必须突破。甚至学生也提到:老师我知道怎么算,但我不知道怎么算?
我深深的自责,这堂课没有上好。我放手让学生去画,但自己还没学会如何去画。后面讲课中我才知道算理。例如:1/4×3/4 先把纸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再把1/4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共平均分成了16份,取其中的3份。结合面积模型是:分母,平均分成了4列,每列又平均分成了4行;分子,1列的平均分成了4份取了3份。
总结原因:1.备课不仔细,课本中有先后顺序,应该要求事先预习。
2.重视画图的顺序,要有示范,不能盲目的放手去画,浪费时间。
3.重要句式还需要板书,帮助学生理解。
既然说了数形结合很重要,还需帮助学生建立起联系。
数缺形是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华罗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