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游戏“玩”着带出省心娃(1)》、《如何用游戏“玩”着带出省心娃(2)》分享了“游戏思维”这种值得一试的育儿思维,以及它被许多父母忽略的现实原因。
对,这是一把万能钥匙。
不过,即便如此好用,真拿到手里,不一定有办法“开门”。
没关系,看一点例子,你就能拓展思维。
01 给自由设限
作为新一代父母,我们喜欢给孩子买很多玩具和书籍,但最烦的是:
下班回到家推开房门,眼前是杂乱的一片,孩子只玩只看,却不收拾,家里乱糟糟。
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都会觉得孩子太野了,心中的深沉的父母之爱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取而代之的是无奈,烦躁,焦虑,愤怒,要开始一番生气的说教。
这时候,“游戏的思维”是一个很好的养育方式。
比如,用游戏的方式鼓励孩子:“某某队长,下面执行玩具回家任务,请先将你的书放回家,任务完成后请到小猪佩奇那里领取一个贴贴“。
你可以事先将贴画藏在佩奇玩偶身上,让他自己寻找,再增一层成就感。
又比如说:”宝贝,我听说你收玩具很厉害哦,妈妈来唱一首歌,看看你能不能在唱完之前你把这些玩具收到箱子里?“
这几年热播的动画片《布鲁伊》,有一集讲到孩子不收玩具的问题。
在家全职带娃的狗爸爸把自己假扮成“机器人”,把两个孩子抱起来,走向垃圾桶,开玩笑地说:“就是你们俩把游戏室弄乱的,如果把你们丢进垃圾桶,游戏室就能保持整洁了!”
后来,他扮演的机器人又是一阵出错,把孩子当成了吸尘器、洗好的衣服,逗得孩子咳咳笑,最终让他们明白了要自己收拾才好。
这就是游戏式的思维。在孩子不合作的时候,用以规范行为,给自由设限,又不会伤到亲子关系和孩子的内驱力。
02 激励动起来
早上起床也是让家长头疼的事儿。有的父母叫了半天:“你快点啦,要迟到啦”,越说孩子越把耳朵捂住,继续在床上赖着不动。
这时候,你是不是很生气,甚至开启家里的男女混合双打,把孩子狠狠的叫起来?
其实,游戏思维能帮上忙。
不妨和孩子说:“我是毛茸茸的熊猫,来舔你的小脚,吻你的小手,舔你的胳膊,吻你的肚子......”,然后把手伸到被子里,摸对应的部位。
他会笑着被你叫醒,很愉快地起床。
当孩子原地不动时,游戏思维的加入,能激发他动起来。
有一次,我陪大宝做运动。不知怎么,那天他慢吞吞,打不起精神。
本来暴风雨要更猛烈一些,还好我按了暂停键,想着他可能觉得太枯燥。
为什么不能让这件事更好玩一点?
于是,我找来几张卡片,把要做的运动项目写在背面,喊他来抽奖。他立刻像被打了鸡血一样——因为不知道会先抽到什么,有一种摸盲盒的兴奋感。
最后,在笑声中完成了任务,还给他颁发了一张跳跃达人的奖牌。尔后,他开始期待明天继续抽奖运动。
还有一次,小宝吃青菜兴致不浓厚。只见他拿筷子夹上夹下,像在玩一样。
想到小宝很喜欢吊车,我用语言模拟游戏背景环境:“宝贝,你的筷子好像吊车啊!来来来,看看你夹得准不准,稳不稳,能不能送到嘴里呀?”。
他一听,马上high起来,连续夹了好几根青菜吃下去,笑得特别欢乐。
这时候,你和他讲多少青菜有维生素、对身体有好处的道理,没用。变个游戏就容易多了,哪怕是很简单的玩法。
03 给予坚持力
除了能给自由设限、激励孩子行动起来,游戏思维还能给孩子坚持的力量。
现在的孩子们普遍有不少兴趣班,怎么样让孩子能够持之以恒,是许多爸爸妈妈头疼的问题。
比如,孩子学跆拳道,可是回到家又不愿意练习,说又累又无聊。
家长通常都会每天催他练习,在孩子不够用功时,可能还会数落一下:“你再不练习别的小朋友都超过你了!”
或者威胁:“如果不好好练习,就把你心爱的某一样玩具没收了”。
可往往这样,让孩子对这项运动更加反感和厌恶:都是因为学跆拳道,才会让爸爸妈妈这么管我。
这时,不妨用游戏的思维,和孩子置换一下角色:“来来来,你来当老师,教教我们!”
请孩子当老师,家长自己装得傻乎乎的,什么动作都学不会,让他示范正确的动作。
只要孩子一本正经地演示各个动作,内心会特别骄傲、特别自信,从而督促自己更认真地学习。因为孩子想让自己的技术再上一层楼,这样才能当父母的老师。
通过置换老师和学生的角色,给他一份责任,给他一份有趣,就能改善孩子对兴趣班的态度。
还有洗碗做家务,如果让他扮演什么洗碗超人队队长,请他这位队长来指派任务,什么任务是爸爸做,什么任务妈妈做,什么任务由他做,他也会特别积极,更长时间地坚持下去。
说到教育孩子,许多父母看的育儿书可多了,甚至能把方法倒背如流:第一接纳情绪,第二说明道理,第三给他一个选择。
但遇到问题时,你并不能马上想到这些条条框框。一着急起来,什么都忘记了。
过于理性地对待育儿这件事,全按书里的步骤,也有点教条主义。
不妨尝试用感性的手法去解决困境,或许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
(未完待续)
- End -
作者:发愤的草莓,干货新书《现在就干》作者,专注时间管理与妈妈精力管理,陪伴你把琐碎的生活变成像游戏一样好玩。家有2宝,上班之余耕耘公众号“发愤的草莓”,每天5点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