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中有这么一句话:“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并不多”。我们常说,坚持就是胜利,可这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并努力践行呢?所以想和大家一起来聊聊“坚持”。
这里的“坚持”不是动词也不是形容词,而是名词。因为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李笑来老师所提出的“成长率”一词。“成长率”原是经济学范畴的概念,我们在这用简单的类比解释就是物理学中的加速度,它不是稳定的保持同一速度,而是在前一个基础上继续保持相同的加速。“成长率”是投资决策过程中,最必要且最重要的指标。
《卖油翁》中所说的“我已无他,惟手熟尔”指的是通过大量的重复动作,最终使大脑两个或多个原本无关联的神经元之间,经过反复刺激之后产生的强关联(科学研究结果),他可以透过铜钱孔倒香油且不碰到铜钱。其实很多技能的习得,也根本还轮不到拼天赋的时候,只需要做一件事—重复的次数足够多!但在当下快速发展、人人焦虑的社会,能够坚持持续地去做一件事已经成为一种稀缺的能力了。
培训业里的老师,平日里跟学生不厌其烦地说过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坚持”。因为有太多同学都是“到此一游”,还没掌握这项技能的最少必要知识量时就选择放弃了。经过一番折腾,最后得出结论—“我不适合干这事”,这绝对是一切失败者的座右铭。
不能坚持的原因五花八门,其中有很多人觉得能否坚持做一件事的取决于自己够不够“热爱”,但是我恰恰不这么认为。热爱可能是你开始做一件事的源动力,但是并不代表热爱它,你就一定能把它做好。就拿学乐器这事来说,往往能坚持下来并且练得还不错的这类学生,可能刚开始并不怎么热爱或者不确定自己是否热爱。但是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听话”,能够长期保持规律的练习,这点非常重要。
相较于那些因为“热爱”开始的同学,他们期待值更低,更容易在每一次的小任务完成后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更愿意主动学习和坚持,我觉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热爱”。而不是在一次次与他人的盲目比较中,在不切实际的期待中,丢失前行的方向和动力。
坚持做好一件事的意义,远不止是为了掌握一项技能,而是让你的未来充满更多的可能性。
一、成功能带来更大的成功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自我效能感”,它是指你对于自己能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与判断。成功的经验会提高自我效能感,而失败的经验会降低自我效能感。所以每一次的小成功,其实都在为你日后实现大的成功在积蓄力量。
当在你报班学习各种课程,但又一次次地以各种理由中途放弃的时候,这个过程都会不断地降低自我效能感。更可怕的是,你并没有觉察到这一点,甚至“自我合理化”、自我欺骗,用宽恕的理由来代替自己的真实动机。
长期以往就很容易养成“失败体质”,产生习得性无助感。所以当你再次有想法要打算学什么东西时,你可能第一反应是“我可能学不会”,而不是“我可以学会”。因为过往失败的经历都在不断消磨你的自信心,能量都快耗尽了,还何谈坚持。所以对于一些自我效能感低的同学,我会给他们设置一些简单到无法拒绝的小目标,只要有规律地完成就会有效果,这会不断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最终也能把一件不怎么“热爱”的事情干得不错。我坚信这不断积累的“小成功”对他们未来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坚持做一些“无用”的事
我们经常会拿是否“有用”这个衡量标准来决定要不要去坚持做一件事。那什么是有用,什么又是无用呢?是不是现在无用,以后也无用呢?
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但是在我看来,一件事有没有用要看长期坚持下来是不是能够让自己不断地成长。就拿读书举例,你说它有用嘛?当然有用!如果没用,那学校早就不存在了。那为什么还是有一部分人在宣扬“读书无用论”呢?那是因为他们没有体会过读书带来的好处,也接触不到那些因为读书改变了命运的那些人,自然就觉得读书无用。而村口那个小学还没毕业的暴发户,又正好被他们拿来证实读书无用的观点罢了。
所以再有用的东西,你感受不到它带来的好处,那对你来说也是无用的。反过来说,在别人看来是“无用的”东西,只要你觉得对你的个人成长是有帮助,能让你慢慢变好,慢慢变富,那它就是有用。短期内可能看不到什么明显的变化,但当把时间拉到足够长的长期视角来看,就会感觉自己进步特别明显。很多的例子也证明,在这个时代,拥有多维竞争力的人更容易成功。所以坚信,现在坚持用心做的一些事,在将来某一时刻都会串联起起来。
正如乔布斯当初学习书法的时候,怎么也没想到书法课上所学的内容会在未来某一天成为自己的设计灵感。“如果我不学书法,就没有今天的苹果”、“我学书法,证明了一个道理,灵魂需要飞翔”,乔布斯这样说道。还有像学习音乐这件事,这个不算“刚需”的技能,能坚持把它“学入门”的学生,其实已经很不错了,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的更是少之又少。但你会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些还在坚持学习一项技能的同学不但不会因此耽误学业,而且在各方面的表现都还不错。因为这些看起来“无用”都在锻炼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那就是“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能力是对自己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简单来讲,就是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进而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用通俗的话讲就是大家所说的“情商”。如果一个人能够长期持续而专注做一件事情,他的元认知能力是会有所提高的。
而一个人的财富创造能力也只跟元认知能力有关,就像李笑来老师在《通往财富自由》一书就写到自己不管多忙都会坚持弹吉他,因为这与冥想,读书,写作等这些事一样,虽然短期内没法直接看到所谓的收益,但是却为你日后的成功培养了最重要的能力。所以你说这些看起来“无用”的事有没有用?
庄子《人世间》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如果你现在还有精力和时间放在这“无用”之事上,那么应该为自己感到庆幸。
因为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更何况是正确的路。坚持就是一种“复利思维”,我们都要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