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6】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秦并六国 (4/7)

劲兵:使军队强大。[3]弑君:古时称臣杀君为“弑君”。  祭器:这里所说的祭器,是指夏、商、周三代以来所传的祭器,像九鼎之类的国宝重器。

[4]臊(sāo):像尿或狐狸的气味。  麋(mí):哺乳动物,比牛大,毛淡褐色,雄的有角,角像鹿,尾像驴,蹄像牛,颈像骆驼,但从整体看哪种动物都不像,原产中国,是一种珍贵的稀有兽类。俗称“四不像”。

[5]诎(qū):屈服、折服。

[6]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  传器:指传国重器。

[7]不行:不执行。

【译文】

楚国想与齐国、韩国共同攻打秦国,目的是想借机灭掉周王朝。周赧王派东周的武公对楚国令尹昭子说:“周朝是不可以图谋夺取的。”昭子说:“图谋周朝,那是没有的事。虽然如此,周朝为什么不可谋取呢?”武公回答说:“西周的土地,取长补短,只不过百里。虽然名义上是天下的共主,但分割他的土地不足以使哪个国家更富足,得到他的民众也不足以使哪国军队更强大。即便如此,攻打它的人却要背负弑君的罪名。可是仍然有人想要攻打它,原因就是祭祀重器在那儿。老虎肉腥臊而有爪牙保护,依然有人追捕它,假使山泽中的麋鹿,外面披上诱人的虎皮,攻击它的人必定会增加万倍以上。分割楚国的土地,足以使自己富足,毁坏楚国的名声,足以表示对周王的尊重。现在楚国想要残害天下的共主,独占夏、商、周三代留传下的重器,恐怕礼器一旦运到南方,那么各国讨伐的军队也就到了!”于是楚国撤销了这次军事行动。

【原文】

三十五年,秦白起败赵军,斩首二万,取代光狼城[1]。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兵,因蜀攻楚黔中,拔之[2]。楚献汉北及上庸地[3]。

【注文】

[1]败:打败。使……战败。  光狼城:古邑名。战国时赵邑。在今山西省高平市西。秦昭王时,白起为秦大良造攻赵,拔光狼城。

[2]陇西:古地区名。又称陇右。泛指陇山以西地区。古代以西为右,故名。约相当于今甘肃省陇山、六盘山以西,黄河以东一带。[3]汉北:地区名。指湖北省汉水下游北侧汉川市北部和应城市南部地区。

【译文】

周赧王延三十五年(前280年),秦国大将白起击败赵军,诛杀两万人,攻取了代地的光狼城。又派司马错征集陇西区的军队,通过蜀地进攻楚国的黔中郡,并占领了这个地区。楚国被迫献出汉北与上庸两地给秦国。

【原文】

三十六年,秦白起伐楚,取鄢、邓、西陵[1]。

【注文】

[1]西陵:战国时楚邑。在今湖北省宜昌市西北。

【译文】

周赧王延三十六年(前279年),秦国大将白起率军攻打楚国,夺得鄢(yān)、邓、西陵等地。

【原文】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愿为好会于河外渑池。赵王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1]。”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2]。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以绝秦望。”王许之。会于渑池,王与赵王饮,酒酣,秦王请赵王鼓瑟,赵王鼓之[3]。蔺相如复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4]。相如曰:“五步之内,臣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5]。王不怿,为一击缶[6]。罢酒,秦终不能有加于赵。赵人亦盛为之备,秦不敢动[7]。赵王归国,以蔺相如为上卿[8]。燕昭王薨,太子惠王立[9]。

【注文】

[1]廉颇(生卒年不详):战国时赵将。赵惠文王时为将伐齐,取昔阳(今河北晋州西北),拜为上卿。赵孝成王时曾以蔺相如位居己上不服。相如屡谦让退避。他感悟,负荆请罪,两人为刎颈之交。秦、赵长平之役,赵初以其御秦,用坚壁固守之策,秦师劳而无功。后赵王中秦反间计,以赵括代之,卒遭惨败。赵孝成王时与乐乘率军大破燕军,使燕割五城请和。以功封信平君,为假相国。后与乐乘不和,奔魏,魏不能用。赵以数困于秦,欲复用之,因仇者郭开之毁,赵王信以为衰老,遂不召。后卒于楚。  示:显现;表示。  弱:力气小,势力小,与“强”相对。  怯:胆小,没勇气。

[2]诀:辞别,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  度(duó):估计,推测。

[3]鼓: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  瑟(sè):拨弦乐器。春秋时已流行。形似琴,但无徽位,通常有二十五弦,每弦有一柱。据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实物,可知瑟在当时是按五声音阶定弦的,由低到高,弦的粗细不同。古时,瑟常与琴或笙合奏。

[4]缶(fǒu):瓦质的打击乐器。

[5]张目:大张双目。  叱:大声责骂。  靡(mǐ):倒下。此指不敢动。

[6]怿:欢喜。

[7]盛:众,多;极充足。

[8]上卿:古官名。周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9]惠王:即燕惠王(?—前272年)。战国时燕国国君。燕昭王之子。为太子时与乐毅有隙,即位后又中田单反间计,遂用骑劫代乐毅。乐毅逃到赵国。骑劫庸碌无能,被齐田单打败,所占齐七十余城尽被夺回。惠王后为相国成安君公孙操所杀。

【译文】

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希望能在黄河外的渑池会面结好。赵王想不去,廉颇和蔺相如建议说:“如果大王不去,便表示赵国弱小而又胆怯。”赵王于是决定前往,蔺相如随从。廉颇护送到边境,与赵王告别说:“大王此去,估计路程的时间,到会面仪式全部结束,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三十天没回来,请允许我们立太子为赵王,以断绝秦国的欲望。”赵王同意了。秦、赵两国王在渑池相会时,秦昭王与赵惠文王饮酒,喝到欢快的时候,秦王请赵王奏瑟,赵王演奏了。蔺相如也请秦王击缶,秦王没有答应。蔺相如对秦王说:“在五步之内,请允许我用脖子的血溅到大王!”秦王左右侍从想拔刀刺杀他,蔺相如两目圆睁大声呵斥,侍从被吓得不敢再动,秦王很不高兴,但还是为赵王敲了一下缶。直到会见结束,秦国始终没有再对赵国提出其他要求。赵国事先做好了多种防范准备,使秦国不敢轻举妄动。赵王回国后,任命蔺相如为上卿。燕昭王去世,太子燕惠王即位。

【原文】

三十七年,秦大良造白起伐楚,拔郢,烧夷陵[1]。楚襄王兵散,遂不复战,东北徙都于陈[2]。秦以郢置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3]。

【注文】

[1]夷陵:古邑名。战国时楚邑。在今湖北省宜昌市东南。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烧楚王墓于此。秦设置夷陵县。

[2]徙都:迁移都城。  陈:即陈县。本西周陈国。战国被楚灭亡设置县,治今河南淮阳。楚国曾迁都于陈。秦末农民起义军陈胜亦建都于此。汉以后,历为淮阳国、陈国、陈郡治所。

[3]南郡:郡名。战国时秦昭襄王时设置,治所郢县(今湖北江陵县纪南城),后迁江陵县。  武安:封号。抚养军士,战必胜,使百姓安宁,故称武安。

【译文】

周赧王延三十七年(前278年),秦国的大良造白起率军进攻楚国,占领了郢都,火烧楚国夷陵。楚襄王的部队溃散以后,楚国就再也不敢迎战,不得不将国都迁到东北的陈城,秦国将郢城设为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

原文】

三十八年,秦武安君定巫、黔中,初置黔中郡。魏昭王薨,子安釐王立[1]。

【注文】

[1]安釐王:即魏安釐王(?—前243年)。战国时魏国国君。公元前276年至前243年在位。名圉。魏昭王之子。魏安釐王时,魏、赵攻韩华阳(今河南新郑北)。秦白起等救韩,大败魏将芒卯,斩首十三万。后信陵君无忌救赵邯郸之围。曾攻取秦在东方的陶郡,灭卫国,并联合五国攻秦,在河外击败蒙骜。

【译文】

周赧王延三十八年(前277年),秦国的武安君白起平定了楚国的巫郡和黔中两地,并在那里首次设置了黔中郡。魏昭王去世,其子魏安釐王即位。

【原文】

三十九年,秦武安君伐魏,拔两城。

【译文】

周赧王延三十九年(前276年),秦国武安君白起率军进攻魏国,攻占魏国的两座城池。

【原文】

四十年,秦相国穰侯伐魏。韩暴鸢救魏,穰侯大破之,斩首四万[1]。暴鸢走开封,魏纳八城以和[2]。穰侯复伐魏,走芒卯,入北宅,遂围大梁,魏人割温以和[3]。

【注文】

[1]暴鸢(yuān)(生卒年不详):也作暴子。战国时韩国将领。韩襄王时,率军与齐匡章、魏公孙喜攻楚方城,相持半年,破楚军于垂沙(在今河南唐河境),韩、魏得宛、叶以北地。魏安釐王时,秦攻魏,军至大梁下,他奉韩王命率军救魏,为秦所败,遂逃入开封。

[2]走:逃跑。  开封:地名。原名“启封”。在今河南开封朱仙镇古城村。因春秋时郑庄公筑仓城于此,取“开拓封疆”之意,故名。秦时设县,汉初改为开封。  纳:缴纳,贡献。

[3]芒卯(mǎo)(生卒年不详):也作孟卯、昭卯。战国时齐国人。曾仕魏为司徒、魏相。魏襄王时,秦、韩、齐、楚攻魏,遂西说秦、韩,东说齐、楚,平息四国之兵,襄王仅赏以五乘之禄。魏昭王时,秦约赵伐魏,他复使人说赵,诈许邺地予赵,使赵绝秦;又联秦攻齐,得齐地二十二县。魏安釐王时,秦攻魏,率军拒秦,在华阳兵败逃走。  北宅:又作宅阳城。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  温:古国名。原称苏,建都于温,亦称温。故城在今河南省温县西南。

【译文】

周赧王延四十年(前275年),秦国丞相穰侯魏冉领兵攻打魏国,韩国派遣大将暴鸢率军营救魏国,穰侯魏冉大破韩军,诛杀四万人。暴鸢逃到开封,魏国只好献出八座城池以求和解。穰侯继续攻打魏国,赶走魏将芒卯,又攻进北宅,接着又围攻魏国的大梁城,魏国又割让温城求得和解。、

【原文】

四十一年,魏复与齐合从。秦穰侯伐魏,拔四城,斩首四万。

【译文】

周赧王延四十一年(前274年),魏国又与齐国结成联盟抗秦。秦国派魏冉率军攻打魏国,攻克四座城池,斩首四万人。

【原文】

四十二年,赵人、魏人伐韩华阳[1]。韩人告急于秦,秦王弗救。韩相国谓陈筮曰:“事急矣,愿公虽病,为一宿之行[2]。”陈筮如秦,见穰侯。穰侯曰:“事急乎?故使公来。”陈筮曰:“未急也。”穰侯怒曰:“何也?”陈筮曰:“彼韩急则将变而他从,以未急,故复来耳。”穰侯曰:“请发兵矣。”乃与武安君及客卿胡阳救韩,八日而至,败魏军于华阳之下,走芒卯,虏三将,斩首十三万[3]。武安君又与赵将贾偃战,沉其卒二万人于河[4]。魏段干子请割南阳予秦以和[5]。苏代谓魏王曰:“欲玺者段干子也,欲地者秦也[6]。今王使欲地者制玺,欲玺者制地,魏地尽矣!夫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王曰:“是则然也。虽然,事始已行,不可更矣。”对曰:“夫博之所以贵枭者,便则食,不便则止[7]。今何王之用智不如用枭也!”魏王不听,卒以南阳为和,实修武[8]。

【注文】

[1]华阳:古邑名。在今河南省新郑北。春秋时郑华邑,战国时改名华阳,先后属魏、韩。

[2]陈筮(shì)(生卒年不详):即陈筌、田荼(tú)、由余。战国时韩国人。韩釐王时,赵、魏攻韩华阳。韩告急于秦,秦不救。他抱病入秦见穰侯魏冉,终使秦发兵救韩,大败赵、魏联军于华阳城下。

[3]胡阳(生卒年不详):一作胡伤。战国时卫国人。后入秦为客卿。秦昭王时率师攻魏,取卷(今河南原阳西)、蔡阳(今河南上蔡北)、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后以中更攻赵,在阙与(今山西和顺)为赵将赵奢所败。

[4]贾偃(生卒年不详):战国赵将领。公元前273年,率赵军联合魏军进攻韩国华阳,秦军救援韩国,赵、魏联军被秦将白起击败,魏国损兵十三万,赵国损兵两万。

[5]段干子(生卒年不详):战国时魏将。《史记·魏世家》作段干子。魏安釐王时秦败魏、赵联军于韩之华阳,魏安釐王拟遣他为使者,赴秦,割南阳以媾和。  南阳:古地区名。在今河南省西南部。战国时分属楚、韩。因地居古代中原南方,位于伏牛山、汉水之阳,故名。

[6]玺:印。自秦代以后专指帝王的印。

[7]博:古代的一种棋戏;后泛指赌财物。  贵:值得看重,重视。  枭(xiāo):魁首、首领。

[8]修武:停止武力相争。

【译文】

周赧王延四十二年(前273年),赵国、魏国联合共同进攻韩国华阳。韩国向秦国求救,秦王不救。韩国丞相对陈筮说:“事情很急,您虽然有病在身,还望您辛苦连夜走一趟!”陈筮到了秦国,拜见穰侯魏冉。穰侯问:“事情很危急了吗?所以派你来了。”陈筮却说:“不急。”穰侯生气地问:“那是为什么?”陈筮回答说:“如果韩国形势真紧急的话,他就会改变想法,去向别的国家求援,因为还不危急,所以我才再次来秦国求援。”穰侯立即说:“发兵救韩国。”于是便和武安君白起及客卿胡阳领兵救韩,经过八天的紧急行军到达战场,在华阳城下击败魏军,赶跑芒卯,俘获敌人三名将领,斩首十三万人。武安君又与赵军大将贾偃作战,将赵军二万人淹死在黄河中。魏国段干子提出割让南阳与秦国求和解。苏代对魏王说:“想要得到秦国相印的是段干子,而想要得到魏国土地的是秦国。现在大王让想得到土地的秦国来控制想得相印的,想得到相印的段干子来控制想得到的地,这样魏国的土地就会被分割干净。以割地的办法去讨好秦国,就好像抱着干柴去救火,干柴烧不尽,火也不会灭的。”魏王说:“你说的有道理,可是割地的事已做了决定,不可更改了。”苏代接着劝说道:“下棋的人之所以看重‘枭’这颗棋子,是因它在便利时可以吃其他棋子,不便利时就停止行动等待机会。如今大王使用谋略还不如下棋用‘枭’棋子那样灵活多变呢!”魏安釐王没听从劝告,最后以南阳地割给秦国求和解。实际上停止了以武力相争。

【原文】

韩、魏既服于秦,秦王将使武安君与韩、魏伐楚,未行,而楚使者黄歇至,闻之,畏秦乘胜一举而灭楚也,乃上书曰:“臣闻物至则反,冬、夏是也[1]。致至则危,累棋是也。今大国之地,遍天下有其二垂,此从生民已来,万乘之地未尝有也[2]。先王三世不忘接地于齐,以绝从亲之要。今王使盛桥守事于韩,盛桥以其地入秦,是王不用甲,不信威,而得百里之地,王可谓能矣!王又举甲而攻魏,杜大梁之门,举河内,拔燕、酸枣、虚、桃,入邢,魏之兵云翔而不敢救,王之功亦多矣!王休甲息众,二年而后复之,又并蒲、衍、首垣以临仁、平丘,黄、济阳婴城而魏氏服[3]。王又割濮磨之北,注齐、秦之要,绝楚、赵之脊,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王之威亦单矣!王若能保功守威,绌攻取之心,而肥仁义之地,使无后患,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也[4]。王若负人徒之众,仗兵革之强,乘毁魏之威,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臣恐其有后患也!《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易》曰:‘狐涉水,濡其尾。’此言始之易,终之难也[5]。昔吴之信越也,从而伐齐,既胜齐人于艾陵,还为越王禽三江之浦[6]。智氏之信韩、魏也,从而伐赵,攻晋阳城,胜有日矣,韩、魏叛之,杀智伯瑶于凿台之下[7]。今王妒楚之不毁,而忘毁楚之强韩、魏也,臣为王虑而不取也。夫楚国,援也;邻国,敌也。今王信韩、魏之善王,此正吴之信越也,臣恐韩、魏卑辞除患而实欲欺大国也[8]。何则?王无重世之德于韩、魏,而有累世之怨焉[9]。夫韩、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于秦者将十世矣[10]。故韩、魏之不亡,秦社稷之忧也。今王资之与攻楚,不亦过乎!且攻楚将恶出兵?王将借路于仇雠之韩、魏乎,兵出之日而王忧其不反也[11]。王若不借路于仇雠之韩、魏,必攻随水右壤[12]。此皆广川大水,山林溪谷,不食之地,是王有毁楚之名而无得地之实也[13]。且王攻楚之日,四国必悉起兵以应王,秦、楚之兵构而不离,魏氏将出而攻留、方与、铚、湖陵、砀、萧、相,故宋必尽[14]。齐人南面攻楚,泗上必举[15]。此皆平原四达,膏腴之地,如此则天下之国莫强于齐、魏矣[16]。臣为王虑,莫若善楚。秦、楚合而为一以临韩,韩必敛手而朝,王施以东山之险,带以曲河之利,韩必为关内之侯[17]。若是而王以十万戍郑,梁氏寒心,许、鄢陵婴城,而上蔡、召陵不往来也,如此而魏亦关内侯矣[18]。王壹善楚而关内两万乘之主注地于齐,齐右壤可拱手而取也[19]。王之地一经两海,要约天下,是燕、赵无齐、楚,齐、楚无燕、赵也[20]。然后危动燕、赵,直摇齐、楚,此四国者,不待痛而服矣。”王从之,止武安君而谢韩、魏,使黄歇归,约亲于楚。韩釐王薨,子桓惠王立[21]。

【注文】

[1]黄歇(xiē):即春申君(?—前238年)。战国时楚国人。楚考烈王时封君。顷襄王时为左徒。与太子完入质于秦,顷襄王病危,太子完乔装出关返楚。顷襄王卒,太子完立,是为楚考烈王,以他为令尹,赐淮北地十二县,号春申君。后改封于吴(今江苏苏州)。与齐孟尝君、赵平原君、魏信陵君并称“四公子”,有食客三千人,其上客皆蹑珠履。曾率兵救赵邯郸之围,北伐灭鲁。楚从陈(今河南淮阳)徙都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他就封于吴而执楚国政。考烈王卒,他为李园伏兵刺杀。  上书: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

[2]二垂:天与地的交接处。指极远地区。  万乘:指天子。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故称天子为“万乘”。

[3]盛桥:人名。生平事迹不详。  甲:披甲的人,即甲士。  杜:阻塞,堵塞。  燕:古邑名。战国时为魏邑。在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  虚:古邑名。又作郯(tán)。春秋时宋邑。战国时属魏。在今河南省延津县东。  桃:古邑名。又作洮。春秋时鲁邑。在今山东省汶上县东北。  邢:即邢丘。在今河南省温县东。春秋晋邑,战国属魏。  云翔:比喻四散。  蒲:古邑名。又作蒲阪。春秋卫邑,战国时魏邑。在今河南省长垣县。  衍:古邑名。又称衍氏。战国时魏邑。在今河南省郑州市北。  首垣:古邑名。又作长垣。战国时魏邑。在今河南省长垣县东北。  临仁:古邑名。具体位置不详。  平丘:古邑名。春秋时卫邑。在今河南省封丘县东。  黄:古邑名。又作小黄。战国时魏邑,在今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东北。  济阳:古邑名。战国时魏邑,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  婴城:绕城、环城。

[4]濮磨:古地名。近濮水。今地不详,待考。  脊:中间高起的部分。  绌(chù):不足,不够,这里指放弃或减少。

[5]《诗》:书名,即《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相传是孔子所编订。现存作品三百零五篇,绝大部分是西周和春秋时期的作品。内容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是民歌,《雅》是朝廷和贵族宴飨交际的诗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的许多作品描写了人们的生产劳动、爱情与婚姻、奴隶主的享乐、社会的动乱和战争等,是研究当时社会的宝贵史料。因此,孔子将《诗经》列为教授学生的课目之一,战国时,《诗经》更成了儒家的经典。《诗经》大量使用了“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赋”是直接叙述事物或表达情感,“比”是比喻,“兴”是利用景物引出要抒发的内容。这种艺术手法为后人沿用模仿。  濡(rú):沾湿、润泽。

[6]昔:以前,从前。  越:古国名。姒姓。相传始祖是夏代少康庶子无余。早期越国的封地本在古雷泽地区,也就是如今山东菏泽地区。西周后逐次南下,定都会稽(今浙江绍兴)。春秋末年,越逐渐强大,越王勾践经过二十年的卧薪尝胆,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勾践灭吴后北上争雄,势力范围一度北达齐鲁,成为霸主。战国时,势力衰弱,公元前306年为楚所灭。  艾陵:古邑名。春秋齐邑。在今山东省莱芜市东北,一说在今泰安市南。  禽(qín):通“擒”。捕捉。  三江:即三江口,在今江苏吴江。为松江(吴淞江)、娄江、东江分流处。  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

[7]智氏:即智伯瑶(生卒年不详),春秋末晋国四卿之一。亦称知伯、知瑶。一称荀瑶。灭范、中行氏后肆意戏侮大臣,多所需索,骄势逼人。曾向赵襄子索地,遭拒绝。他怒而胁迫韩、魏共围晋阳,引水灌城,城中悬釜而炊,民无悔意。赵襄子夜使张孟谈(一作张孟同)出城,说韩、魏反击知氏,战败被杀,地为三家瓜分。  凿台:在今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南、潇河南侧。

[8]卑辞:也作“卑词”。言辞谦恭。

[9]重世:累世;再世。  累世:历代;接连几代。

[10]接踵:接触到前面人的足跟。意谓相继、相从、连续不断或紧接着。  世:代。

[11]仇雠(chóu):亦作“仇仇”。仇人;冤家对头。

[12]随水:河流名。在今湖北广水、安陆境,为涢水支流,当时为秦、楚边境。  壤(rǎng):地区,区域。

[13]广川:宽阔的河流。  溪谷:山间的河沟。、

[14]构而不离:指战事胶着。  留:古邑名。春秋时郑邑。在今河南省偃师市南。  方与:即方与郡。战国时魏国设置,因方与邑得名,治所不详。辖境约当今山东省嘉祥、金乡、鱼台等县及今江苏省丰县一带。  铚(zhì):古县名。春秋战国时宋邑。在今安徽省濉溪县南、浍河北岸。  湖陵:古邑名。又作胡陵。战国时宋邑。在今山东省鱼台县东南。秦时设置胡陵县。  砀(dàng):古邑名、县名。战国时楚邑。秦时置县,治所在今河南永城东北。  萧(xiāo):古国名。春秋宋附庸国。子姓,始封之君为萧叔大心。在今安徽省萧县西北。  相:古邑名。在今河南省内黄县东南。

[15]泗(sì)上:指泗水之滨。

[16]膏腴(yú):谓(土地)肥沃。

[17]临:攻伐;挟制。  敛(liǎn)手:缩手。表示不敢妄为。  东山:指华山至崤山之间诸山,因皆在咸阳之东,故名。  曲河:指黄河从南流至潼关曲而东流,故称为曲河。  关内: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的关中平原一带。

[18]戍(shù):军队防守。  梁氏:即魏国。参见前“魏”条注。  许:即许县。本春秋许国。秦时置县,治所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东。  鄢(yān)陵:古邑名。春秋莒邑。在今山东省沂水县西南。  上蔡:古邑名。本名蔡。在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周武王封弟叔度于此。其后蔡平侯自此迁新蔡,蔡昭侯又自新蔡迁州来(今安徽凤台县),改州来为下蔡,因称此为上蔡。战国时属楚。后入韩,置上蔡县。  召陵:古邑名。春秋时楚邑。在今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东。战国时属秦。

[19]拱手:极言轻易。

[20]两海:指东海和西海。[21]桓惠王:即韩桓惠王(?—前239年)。战国时韩国国君。公元前272年至前239年在位。韩釐王之子。韩桓惠王时,秦以“远交近攻”之策攻韩。韩丧师失地。后秦取韩陉城(今山西曲沃东北),占领野王(今河南沁阳),断上党郡(今山西沁河以东地区)通韩都新郑之道路。韩恐。欲献上党求和。上党郡守冯亭却以上党予赵,秦赵遂爆发长平之战,赵军大败。韩、赵割地求和。秦又攻韩,取阳城、负黍两城,斩首四万及再取韩的十三城。其后,又参与赵、楚、魏、燕五国伐秦之役,败归。

【译文】

韩国与魏国屈服于秦国后,秦王打算派武安君白起联合韩、魏两国的军队去攻打楚国,然而楚国使者黄歇却来到秦国,听到这件事情后,担心秦国乘战胜韩、魏的有利时机而一举灭亡楚国,于是上书秦王说:“我听说物极必反,冬天、夏天的交替轮回就是这样。到了极端就会有危险,累积棋子就会有这样的后果。现在秦国土地广阔,天下多数土地都被贵国占领,西、北两端被控制,这是自古以来,即使一个有万乘的大国也未曾有的。秦国的三世先王都没忘记要让秦国的土地与齐国相连接,以断绝六国合纵抗秦的要冲。现在大王派盛桥到韩国掌权,他把韩国的土地献给秦国,这样大王不动一兵,不施威势,就能坐收百里的土地,大王可称得上贤能了!大王又出兵攻打魏国,封闭魏都大梁的门户,攻取河内,夺取燕邑、酸枣、虚邑、桃邑等地,进入邢丘,魏军虽多,但不敢去营救,大王可谓战功显赫呀!大王休兵息民,经过两年休整后再度用兵,又吞并蒲邑、衍城、首垣等地,进攻临仁、平丘,小黄、济阳,迫使魏国屈服。大王又继续占领濮磨的北部,进入齐国的要害之地,切断楚国和赵国的联络中枢,东方各国五次合纵、六次会盟,而不敢前去营救,大王威势可谓是举世无双了!现在,大王如果能保功守威,减少攻取之心,广施仁义之政,不仅可以防止后患,而且您的功业绝不止三王之后的第四位,五霸之后的第六位。大王如依仗兵将众多,武器坚锐,凭借摧毁魏国的兵威,借武力使天下列国君主臣服于您,我担心您会后患无穷。《诗经》说:‘每件事情无不有良好的开始,但很少有令人满意的结束。’《周易》上说:‘狐狸过河,尾部都会被浸湿。’这些说的都是开始容易结束难的道理。从前吴王听信越国,于是随越国去进攻齐国,在艾陵打败齐国后,回国途中,被越王在三江边上擒获。晋国大夫智伯相信韩、魏两国,联合去攻打赵国,围攻晋阳城时,在胜利在望之际,突然韩、魏两国反叛,在凿台下杀死智伯。现在大王怨恨楚国没被摧毁,却忘记如果楚国一旦灭亡,韩国、魏国借机强大起来,我为大王着想认为这种策略不可取。楚国可成为您的援助力量,而韩、魏是您临近的敌人,现在大王信任韩国、魏国对您友善,正像当年吴王信任越国一样。我担心韩、魏两国以谦卑的言辞恭顺大王是为了解除眼前的灾祸,其用意在使用手段来欺骗您。为什么呢?因大王对韩、魏两国没什么累世的恩德,反而有累世的怨恨。韩国、魏国父子兄弟相继死在秦兵刀下的已有十代人了,因此只要韩、魏两国不灭亡,秦国的社稷就一直存在祸患。如今大王提供兵力援助他们一起去攻打楚国,这不是大错吗?况且,攻打楚国会从哪儿出兵?大王是不是要向仇敌韩、魏两国借道?那样在出兵之时,大王您就会担心军队只去而无回。如果不向韩、魏两国借路,就会先进攻随水西边,那里到处是广川、大河、山林、溪谷,都是无经济实惠之地。这样大王获取了灭楚的罪名而没真正得到土地的实际利益。再说大王在进攻楚国时,韩、楚、齐、魏四国必然会联合出兵反抗,当秦、楚两国的战争激烈进行时,魏国会趁机攻打留城、方与、铚城、湖陵、砀邑、萧邑、相邑等地,所以昔日宋国土地必定被分割净尽。齐国人向南面进攻楚国,必然吞并泗上,这些地方都四通八达,土地肥沃,如此,天下没有比齐、魏两国更强大了。我为大王考虑,不如善待楚国,秦、楚两国联盟,共同进攻韩国,韩国必然束手无策,称臣屈服,大王控制东山险要地形,据有九曲黄河的利益,韩国成为您的关内之侯。如果大王再以十万大军驻守韩都新郑,魏国定会心寒胆战。围困许城、鄢陵后,楚国上蔡、召陵就无法与魏国交往,这样一来,魏国也将成为关内侯了。大王一旦与楚国亲近,关内两万乘兵车兵临齐境,齐国西部领土也将唾手可得。到那时,大王的领地可横贯东西两海,控制了天下大局,则燕国、赵国无法与齐国、楚国相互救援,齐国、楚国不能与燕国、赵国联合。然后大王再威胁燕国和赵国,直逼齐国、楚国,四个大国未经血战,就降服了。”秦昭王听了黄歇的意见,命令武安君白起停止军事行动,辞谢了韩、魏两国的军队,送黄歇回国,与楚国约盟结好。韩釐王去世,其子韩桓惠王即位。

【原文】

四十三年,楚以左徒黄歇侍太子完为质于秦[1]。【注文】[1]左徒:战国时楚国官名。  太子完:即楚考烈王(?—前238年)。战国时楚国的国君。公元前262年至前238年在位。名元,楚顷襄王之子。为太子时质于秦,后得黄歇之助,自秦逃归即位。以黄歇为令尹,号春申君。楚考烈王时,从赵平原君门客毛遂言,发兵救赵。其后,灭鲁,迁鲁君于莒(今山东莒县)。晚年楚国益弱,曾与赵、魏、韩、燕五国伐秦,不利而回,不久为避秦,迁都寿春(今安徽寿县),仍称郢。

【译文】

周赧王延四十三年(前272年),楚国派左徒黄歇侍候楚太子芈完到秦国做了人质。

【原文】

秦置南阳郡[1]。秦、魏、楚共伐燕。燕惠王薨,子武成王立[2]。

【注文】

[1]南阳郡:古郡名。战国时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设置,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

[2]武成王:即燕武成王(?—前258年)。战国时燕国的国君。公元前271年至前258年在位。燕惠王子。燕相公孙操杀惠王,拥他为王。即位初,韩、魏、楚合兵攻燕,后退兵。燕武成王时,齐将田单又攻燕,取中人(今河北唐县西南)。

【译文】

秦国设置南阳郡。秦、魏、楚三国联合进攻燕国。燕惠王去世,其子燕武成王即位。

【原文】

四十五年,秦伐赵,围阏与[1]。赵王召廉颇、乐乘而问之曰:“可救否?[2]”皆曰:“道远险狭,难救。”问赵奢,赵奢对曰:“道远险狭,譬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3]。”王乃令赵奢将兵救之。去邯郸三十里而止,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师军武安西,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4]。赵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5]。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6]。秦间入赵军,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间,卷甲而趋,一日一夜而至,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师闻之,悉甲而往。赵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进之[7]。许历曰:“秦人不意赵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陈以待之[8]。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教。”许历请刑,赵奢曰:“胥,后令邯郸[9]。”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师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秦师,秦师大败,解阏与而还。赵王封奢为马服君[10]。[11]

【注文】

[1]阏(yān)与:古邑名。战国时韩地,后属赵。在今山西和顺县。公元前270年,秦派胡阳攻赵阏与,赵将赵奢打破秦军;公元前236年,秦派王翦攻赵,取阏与等九城。

[2]乐乘(Yuè Shèng):战国末赵将。曾从廉颇率军破燕将庆秦之军于代(今河北蔚县东北),因功封武襄君,再迁假相。赵悼王即位,以其代廉颇为主将,二人遂反目,各自出走。

[3]赵奢(shē)(生卒年不详):战国时赵将。初任赵之田部吏,收租税。平原君因其奉公执法而荐之于赵王,主治国赋,国赋平,民富而府库实。赵惠文王时,秦经韩上党,围赵阏与。赵王召诸将问是否救援,廉颇、乐乘皆以道远险狭而言难救,唯他以为将勇者胜。后来,赵王令其为将前往,大破秦军,解阏与之围而归。赵王赐号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4]武安:古邑名。战国时赵邑。在今河北省武安市西南。  鼓噪:鸣鼓喧哗。  勒兵:治军,操练或指挥军队。

[5]中候:官名。战国时赵国置此官,掌管侦察兵(斥候)。

[6]坚壁:作战时采用的一种对付入侵敌人的策略,坚守阵地,等待时机。

[7]许历:人名。赵国军士。生平事迹不详。

[8]陈:战阵;行列。

[9]胥(xū):等待一下。

[10]马服:战国赵地,在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北。赵封其名将赵奢于此,赐号为马服君。后以“马服”指赵奢。

[11]历史典故“两鼠穴斗将勇者胜”即来源于上述史实,最初的记载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周赧王延四十五年(前270年),秦国举兵进攻赵国,围困阏与城。赵惠文王召见廉颇与乐乘问道:“可以派兵援救吗?”两人都回答说:“道路遥远险峻,难以救援。”又问赵奢,赵奢回答说:“路途遥远又险恶,两军相遇如同两只老鼠在洞穴中打斗,勇敢者取胜。”于是赵王派赵奢领兵前去营救。队伍刚离开邯郸三十里,赵奢便命令停止前进,并下令说:“有敢以军事进谏者,一律处死!”秦国军队驻守在武安城的西面,列阵击鼓呐喊,喊杀之声使武安城内房屋瓦片都被震动。赵军中有一个中候忍不住提议赶快急救武安,赵奢立即将他斩首。赵军坚守在营垒,不停地修筑工事,驻留二十八天不曾前进。秦国派间谍潜入赵军,赵奢用美食款待,并把他放走。间谍将情况报告给秦国的将领,秦将高兴地说:“赵国的援军离开国都三十里就停滞不前了,并不停地增设营垒,看来阏与一定不属于赵国的了!”赵奢放走了间谍后,命令部队卷起铠甲紧急行军,一天一夜就来到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修筑营垒。秦军听说后,便全军出动披甲迎敌。这时赵军中有个军士叫许历,请求提出军事建议,赵奢请他进来。许历说:“秦军没有想到赵军能赶到这,他们会气势汹汹地前来,将军一定要集中兵力,严阵以待;不然此战必败。”赵奢说:“接受你的指教。”许历请求处以死刑,赵奢:“且慢,现在你的进谏是在邯郸所下军令之后的事了。”许历再次进谏说:“两国军队谁先占据北面的山头,谁就能获胜,后到的一定失败。”赵奢认为很对,于是派出一万士兵占领北山。秦军后于赵军到了此地,被阻挡在山下。赵奢命令全军猛烈地袭击秦军,秦军大败,被迫解除对阏与的包围而回去了。赵王因此封赵奢为马服君。

【原文】

穰侯言客卿灶于秦王,使伐齐,取刚、寿,以广其陶邑[1]。

【注文】

[1]灶:人名。生平事迹不详。  刚:古邑名。又作纲。战国时齐邑。在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  寿:古邑名。战国时齐邑。在今山东省东平县西南。  陶邑:地名。今山东定陶。为战国时期重要的商业都会。

【译文】

秦国的穰侯魏冉将客卿灶推荐给秦昭王,派他率兵攻打齐国,占领了刚邑、寿邑,以此扩大自己陶邑的封地。

【原文】

初,魏人范雎从中大夫须贾使于齐,齐襄王闻其辩口,私赐之金及牛酒[1]。须贾以为雎以国阴事告齐也,归而告其相魏齐[2]。魏齐怒,笞击范雎,折胁摺齿[3]。雎佯死,卷以箦,置厕中,使客醉者更溺之,以惩后,令无妄言者[4]。范雎谓守者曰:“能出我,我必有厚谢。”守者乃请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雎得出。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遂操范雎亡匿,更姓名曰张禄[5]。

【注文】

[1]范雎(jū)(?—前255年):一作范且,或误作范睢。战国时魏国人,字叔。初在魏事中大夫须贾,为须贾所诬,被魏相魏齐令人笞(chī)击几死。为郑安平所救,更名张禄,由秦使谒者令王稽秘密带入秦国。在秦说秦昭王强公室,逐魏冉、华阳君、泾阳君、高陵君。昭王命为客卿。昭王时相秦,封于应(今河南宝丰西南),号称“应侯”。任相期间,推行远交近攻战略,屡败列国。长平之战,白起大败赵军,坑杀赵降卒四十多万。白起主张乘胜破赵,他忌白起功高,允赵割地讲和。继又谗杀白起,举郑安平为将,王稽为东守。后郑安平围攻赵都邯郸(今属河北)失败降赵,王稽因与诸侯私相交通而坐法诛,他忧惧谢病归相印,不久病死。  中大夫:官名。春秋时晋、齐等国大夫分上、中、下三等,此为第二等。战国时魏国等国也设置。秦汉时期,为皇帝的侍从官员,属郎中令。汉代,也为王国官,多以文学之士充任,常受任奉使京师或出使诸王国。  须贾(生卒年不详):战国时魏国的大臣。魏安釐王时,秦相魏冉攻魏,围大梁(今河南开封市)时,见魏冉,力陈久攻大梁不下,魏冉必失其陶邑封地,魏冉从之,罢兵而归。曾与范雎出使齐,归魏诬范雎阴通齐,使雎被笞几死。雎为秦相后,他出使秦受其戏弄。  齐襄王:参见前“法章”条注。  辩口:即善于辞令,能言善辩。

[2]阴事:这里指秘密的事。  魏齐(?—前265年):战国时魏国大臣。魏昭王时任相。魏中大夫须贾使齐,贾之家臣范雎随行,齐王爱范雎辩才,赐雎金物。须贾归报,他以为雎阴通齐国,使人辱笞范雎,折胁断齿几至于死。后来范雎入秦为相,出兵攻魏强索,他出奔赵国,匿于平原君家。秦昭王又致信赵王,索要他的首级,又逃回魏国,欲求救于信陵君,信陵君犹豫不决,最后被迫自杀。

[3]笞(chī):用鞭、杖或竹板打。  折胁摺(lā,通“搚”)齿:谓打折其胁(从腋下到肋骨尽处的部分)而又拉折其牙齿。

[4]箦(zé):床席。  溺(niào):同“尿”,小便。  妄言:胡说;随便说说。

[5]郑安平(?—前255年):战国时魏国人。范雎在魏国时受须贾陷害,被笞击折胁,他助范雎隐匿。后范雎入秦为相,他被范雎举为将军。秦昭王时率军围赵都邯郸,其后,魏、楚出兵救赵,他反为赵军所围,以二万人降赵,赵封为武阳君。后死于赵。  匿(nì):隐藏,躲藏。

【译文】

起初,魏国人范雎跟随中大夫须贾出使到齐国,齐襄王听说他口才出众能言善辩,私下赏给他黄金、牛和酒。须贾认为一定是范雎将国家机密泄露给齐国,回国后,便向丞相魏齐报告。魏齐非常生气,下令用鞭子抽打他,肋骨被打断,牙齿被打落。范雎装死,魏齐下令用竹席卷起,扔到厕所,令喝醉酒的客人们轮流往他身上撒尿,以告诫后人出使别国不要乱说话。范雎对看守他的人说:“如果你能放我出去,我必有重谢。”看守者请求扔掉竹席中的死人,魏齐因喝醉了酒,便说:“可以。”范雎得以脱身逃走。魏齐酒醒之后有些后悔,派人去搜查范雎。魏国人郑安平帮助范雎逃走并将他藏起来,更改其姓名为张禄。

【原文】

秦谒者王稽使于魏,范雎夜见王稽,稽潜载与俱归,荐之于王[1]。王见之于离宫,雎佯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2]。王来而宦者怒,逐之,曰:“王至!”范雎谬曰:“秦安得王?秦独有太后、穰侯耳!”王微闻其言,乃屏左右,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对曰:“唯唯[3]。”如是者三。王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范雎曰:“非敢然也!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效愚忠而未知王之心也,此所以王三问而不敢对者也[4]。臣知今日言之于前,明日伏诛于后,然臣不敢避也[5]。且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苟可以少有补于秦而死,此臣之所大愿也。独恐臣死之后,天下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6]。”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今者寡人得见先生,是天以寡人溷先生,而存先王之宗庙也[7]。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拜,王亦拜。范雎曰:“以秦国之大,士卒之勇,以治诸侯,譬若走韩卢而搏蹇兔也[8]。而闭关十五年,不敢窥兵于山东者,是穰侯为秦谋不忠,而大王之计亦有所失也。”王跽曰:“寡人愿闻失计。”然左右多窃听者,范雎未敢言内,先言外事,以观王之俯仰[9]。因进曰:“夫穰侯越韩、魏而攻齐刚、寿,非计也。齐湣王南攻楚,破军杀将,再辟地千里,而齐尺寸之地无得焉者,岂不欲得地哉?形势不能有也。诸侯见齐之罢敝,起兵而伐齐,大破之,齐几于亡,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10]。今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则王之尺也[11]。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若欲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12]。楚强则附赵,赵强则附楚,楚、赵皆附,齐必惧矣。齐附则韩、魏因可虏也。”王曰:“善。”乃以范雎为客卿,与谋兵事[13]。[14]

【注文】

[1]谒(yè)者:官名。春秋战国始置,为国君、卿大夫的侍从官员,掌接待引见宾客,朝会时担任警卫,亦奉命出使。秦汉沿置,负责侍从皇帝,担任宾礼司仪,宿卫宫廷,也常充任出使、巡视、宣慰、考案、主持水利工程等临时差遣。  王稽(?—前255年):战国时人。秦昭王初年为谒者令。秦昭王时奉昭王令使魏,私见魏之罪臣范雎,携其入秦。范雎相秦后,为谢其恩,向昭王力荐之。昭王时,被任命为秦河东守,允其三年不上计。后因“与诸侯交通”罪名,被杀。

[2]离宫:指皇帝正宫以外的临时居住的宫室。  永巷:宫内一条狭长的小巷,起初是宫内供宫女、嫔妃居住的地方,后来也作单独关押宫中女性犯罪者之处。

[3]宦者:宦官。  谬(miù):这里指故意说相反的话。  太后:皇帝的母亲。  屏左右:使身边的随从人员退避。  跽(jì):长跪,挺直上身两膝着地。  唯唯:恭敬的应答声。

[4]疏:不亲密,关系远的。  匡君:匡辅君主。  骨肉:比喻至亲,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  对:答,答话,回答。

[5]伏诛:被处死。

[6]杜口裹足:闭口不言,止步不前。  乡:通“向”。面对着。

[7]溷(hùn):肮脏、厕所、猪圈。

[8]譬(pì)若:譬如。也作“比如”。  韩卢:战国时韩国的名犬。  蹇(jiǎn):跛,行走困难。

[9]俯仰:举动;举止。

[10]罢敝:疲劳困敝。

[11]远交而近攻: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本是战国时范雎为秦国采用的一种外交策略,秦国用它达到了并吞六国、建立统一王朝的目的。后也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

[12]枢(shū):重要的或中心的部分、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  霸:称霸。

[13]兵事:战事;战争。

[14]历史典故“范雎唯唯”即来源于上述史实,最初的记载出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译文】

秦国的谒者王稽出使到魏国,范雎深夜前去拜见。王稽将他藏在车里偷偷运回秦国,将他推荐给秦昭王。秦王准备在离宫召见范雎。范雎装作不知是皇宫直接进入宫中巷道。这时秦王从内宫出来,宦官生气地驱赶他,说:“大王来了!”范雎故意胡乱地说道:“秦国哪里有大王,只有王太后和穰侯罢了!”秦王好像听见几句,便退下左右侍从单独接见范雎,跪地请求说:“先生有什么道理指教我?”范雎回答说:“没有,没有。”像这样范雎回答了三次。秦昭王说:“先生始终不肯指教我吗?”范雎这才说:“我不敢那样做!我是客居贵国的外乡人,与大王交往不多,想要和大王陈述的又都是纠正您的失误的事情,这些又关系到您的骨肉亲情,我希望能向大王您效愚忠却不知大王的想法如何,所以大王三次追问我而我不敢回答。我知道今天在您面前说了,明天会有被杀掉的可能,但这是不可回避的。对于死,人人都不可避免的,如果我的死能给秦国带来利益,这是我最大的愿望。只怕是把我处死之后,天下的有志之士都闭口不谈,裹足不前,不肯前来为秦国效力了。”秦王长跪着说:“先生您怎么这样说话呢!今天我能见到先生,这是上天的有意安排,都是为了我祖业宗庙能继续存在下去。无论事情大小,上至王太后,下到大臣,希望能得到您对我的全面指教,请不要怀疑我。”范雎于是下拜,秦王也急忙回拜。范雎说道:“凭着秦国的强大,将士的勇猛,来对付东方各国,好比以猛犬与跛兔搏斗一样,没有不成功的。可是秦国却关闭函谷关十五年,不敢派兵进攻崤山以东,这是因为穰侯魏冉没有尽心为秦国谋划,而大王的计谋也有所失误。”秦王跪下说:“我想知道我的失误在哪里。”可是当时左右侍从多在门外偷听,范雎因此不敢谈论内政,便先说国外的事以观察秦王的意向。于是他向秦王说:“穰侯越过韩国与魏国去攻打齐国的刚、寿两地,这不是一个良策。当年齐湣王正向南进攻楚国,破军杀将,开辟千里之地,可是最后齐国连寸尺的土地也没得到,难道是齐国不想得到土地吗?而是因形势使他无法得到。后来各诸侯国看到齐国已经疲惫不堪,便联合起来又去攻打齐国,齐国大败,几乎灭亡,这是因为齐国攻打楚国而好处却落在韩、魏两国。现在大王不如采取近攻远交的策略,攻下一寸土地就是您大王得到一寸,攻下一尺就是您大王得到一尺。如今韩国和魏国居于中原,处在天下中枢的位置,如果大王想称霸天下,必须与中原各国结交,并把它作为控制天下的枢纽,去威胁楚国和赵国。楚国强盛就降服赵国,赵国强盛就降服楚国,楚国、赵国都降服了,齐国就会感到惧怕。齐国降服了,韩国、魏国也就成为秦国的俘虏了。”秦王说:“你说得太好了。”于是任命范雎为客卿,与他共同谋划军事。

【原文】

四十六年,秦中更胡伤攻赵阏与,不拔[1]。

【注文】

[1]中更:爵位名。战国时秦置,二十等爵第十三级。“更”指更卒,即轮流服役的士卒。中更与第十二级左更、第十四级右更,均以更卒之将为爵位名。  胡伤(生卒年不详):战国秦将。秦昭王时率兵攻魏,攻取卷、蔡阳、长社等地。公元前270年,授中更,率兵攻赵,为赵将廉颇所败。

【译文】

周赧王延四十六年(前269年),秦国派中更胡伤领兵攻打赵国的阏与,没有攻克。

【原文】

四十七年,秦王用范雎之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1]。

【注文】

[1]五大夫:爵名。战国时秦设置,为二十等爵第九级,秦、汉因之。秦代可为官长、将帅,赐邑三百户。  绾:人名。秦将领。生平事迹不详。  怀:古邑名。春秋时郑邑。在今河南省武陟(zhì)西南。战国时属魏。

【译文】

周赧王延四十七年(前268年),秦王运用范雎的计谋,派五大夫绾攻打魏国,夺取了怀邑。

【原文】

四十八年,秦悼太子质于魏而卒。

【译文】

周赧王延四十八年(前267年),秦国太子悼到魏国充当人质,于当年死在魏国。

【原文】

四十九年,秦拔魏邢丘[1]。范雎日益亲用事,因承间说王曰:“臣居山东时,闻齐之有孟尝君,不闻有王;闻秦有太后、穰侯,不闻有王[2]。夫擅国之谓王,能利害之谓王,制杀生之谓王。今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使不报,华阳、泾阳等击断无讳,高陵进退不请,四贵备而国不危者,未之有也[3]。为此四贵者下,乃所谓无王也。穰侯使者操王之重,决制于诸侯,剖符于天下,征敌伐国,莫敢不听[4]。战胜攻取则利归于陶,战败则结怨于百姓而祸归于社稷[5]。臣又闻之,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6]。大其都者危其国,尊其臣者卑其主[7]。淖齿管齐,射王股,擢王筋,悬之于庙梁,宿昔而死[8]。李兑管赵,囚主父于沙丘,百日而饿死[9]。今臣观四贵之用事,此亦淖齿、李兑之类也。且夫三代之所以亡国者,君专授政于臣,纵酒弋猎[10]。其所授者妒贤疾能,御下蔽上,以成其私,不为主计,而主不觉悟,故失其国[11]。今自有秩以上至诸大吏,下及王左右,无非相国之人者[12]。见王独立于朝,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王以为然,于是废太后,逐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于关外,以范雎为丞相,封为应侯[13]。

【注文】

[1]邢丘:古邑名。在今河南省温县东。春秋晋邑,战国时属魏。

[2]承间:这里指趁私下交谈的时间。

[3]击断:这里指专断决定大事。

[4]决制:专断、控制。  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或功臣,把符节剖分为二,双方各执其半,作为信守的约证,叫做“剖符”。

[5]陶:郡名。因陶邑而得名。战国时秦国设置。秦封魏冉于此。魏冉死后,秦在此设郡,治所在陶(今山东定陶西北)。魏安釐王时魏攻占秦的陶郡。秦灭魏后废。

[6]披:这里是指果实饱满繁盛会使树枝压折断裂。

[7]大其都者危其国:使都市扩展过大就会危害国家。

[8]股:大腿,自胯至膝盖的部分。  擢(zhuó):拔、提拔。  宿昔:这里指一夕之间。

[9]李兑(生卒年不详):战国时赵国的大臣。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前299年),传国于少子何,是为赵惠文王。后四年,公子章(赵武灵王长子)不服,与其相田不礼作乱,他与公子成起四邑之兵平乱。公子章败,逃入主父所居沙丘宫,他又与公子成围沙丘宫三月余,主父饿死。以功升司寇,专国政。继任相国,封奉阳君。其后,他又与苏秦发动赵、楚、魏、韩、齐五国攻秦,迫使秦废西帝称号,归还部分所侵赵、魏之地。  主父:即赵武灵王。  沙丘:殷离宫别馆名。在今河北广宗县西北大平台。

[10]纵酒弋(yì)猎:没有节制地饮酒与射猎,或游猎。

[11]妒贤疾能: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同“妒贤嫉能”。出自《新唐书·奸臣传上·李林甫》:“至林甫,[帝]曰:‘是子妒贤疾能,举无比者。’”  御下蔽上:欺下瞒上。

[12]有秩:官名。秦汉时掌一乡民政赋役,由郡任命,秩百石。满五千户之乡设置,边郡要地不足五千户也设置。其后或置或否,皆依旧俗,无定制。

[13]应侯:即范雎。因其封地在应城(今河南平顶山),所以又称为“应侯”。

【译文】

周赧王延四十九年(前266年),秦国占领魏国邢丘。范雎越来越得到秦王的信任,于是趁机建议秦王:“我居住在崤山以东的时候,只听说齐国有孟尝君,却没听说有齐王;只听说秦国有太后、穰侯魏冉,而没听说有秦王。能掌握国家大权的人才可称为国王,能专掌国家利益损害与否的人称王,能控制生杀予夺权力的人称为王。现在太后擅行国政无所顾忌,穰侯魏冉出使外国也不向大王报告;华阳君、泾阳君处事随心所欲,无所畏惧,高陵君进退自由,凡事都不请示大王。有这四位权贵在朝,国家不存在危险,是不可能的。处在这四个权贵的威势之下,因此说秦国没有国王。穰侯派遣使者利用大王的威望,控制各诸侯国,命令他们,讨伐敌人,进攻他国,没有人敢不服从的。攻城略地取得利益,将好处归于封地陶邑;作战失败,引起百姓的怨恨,将罪过归于国家。我还听说过,树上的果实太多会压断树枝,伤及树根。治理国家也是这样,封地的城邑大于国都,威胁国家,大臣过于尊贵,国君就会显得卑微。当年淖齿掌管齐国大权,用箭射齐王的大腿,挑断齐王的筋,吊在庙的房梁上,一夜之间被折磨而死。李兑执掌赵国大权,赵主父被囚禁在沙丘宫里,一百天后被饿死。现在我看秦国四贵的做法与淖齿及李兑相类似。夏、商、周三代之所以灭亡,都是因君王把大权转授给宠臣,自己酗酒行猎,不问政事。而被授权的宠臣妒贤嫉能,欺下瞒上,谋取私利,他们不为君主着想,君主也没有醒悟觉察,所以才失去了国家。现在秦国从低级的小官到高级的大官,以及您身边的左右侍从,没有一个不是相国穰侯魏冉的人。我看到大王孤立地站在朝廷上,暗暗为您担忧,恐怕您不在世后,拥有秦国的,将不是您的子孙了!”秦昭王认为他说得有道理,于是废黜太后的专权,解除穰侯魏冉、高陵君、华阳君、泾阳君的职权,并把他们赶到关外,任命范雎为秦国丞相,封为应侯。

【原文】

魏王使须贾聘于秦,应侯敝衣间步而往见之[1]。须贾惊曰:“范叔固无恙乎!”留坐饮食,取一绨袍赠之[2]。遂为须贾御而至相府,曰:“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3]。”须贾怪其久不出,问于门下,门下曰:“无范叔。乡者,吾相张君也。”须贾知见欺,乃膝行入谢罪[4]。应侯坐,责让之,且曰:“尔所以得不死者,以绨袍恋恋,尚有故人之意耳!”乃大供具,请诸侯宾客,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而马食之[5]。使归告魏王曰:“速斩魏齐头来!不然,且屠大梁[6]。”须贾还,以告魏齐,魏齐奔赵,匿于平原君家[7]。赵惠文王薨,子孝成王丹立[8]。

【注文】

[1]聘:访问。  敝(bì)衣:破旧衣服。

[2]无恙(yàng):指没受损伤或没发生意外。  绨(tí)袍:指用粗糙绨做的袍。

[3]御:驾驶车马。

[4]膝行:跪着向前行走,以表示尊敬或畏服。

[5]故人:旧交,老朋友。  供具:供给酒食的器具。  莝(cuò):莝草、铡碎的草。

[6]屠大梁:大梁指战国魏国的都城。在今河南开封西北。其意是指攻下大梁城并要杀尽其人民。

[7]奔:急走,跑。  平原君(?—前251年):即赵胜。战国时赵国人。赵武灵王子。相惠文王及孝成王。封于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号平原君。喜宾客,养食客数千人。赵孝成王时,秦围赵都邯郸,他在城中坚守三年,后率毛遂等门客求救于楚、魏,击败秦军,遂存赵国。与齐孟尝君、楚春申君、魏信陵君齐名,时称“四公子”。平原是其封号。

[8]赵惠文王(?—前266年):参见前“少子何”条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233评论 6 495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57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831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1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1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70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82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65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08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97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76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27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03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91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34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63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