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
子夏说:“对待自己的妻子要看重她的品德而不是姿色;侍奉自己的父母,应当竭尽全力;服侍自己的君主,要有献出生命的勇气;与朋友交往,要做到诚实守信。对于这样的人,尽管他没有学习过什么,但我却觉得他什么都已经学过了。”
释义:
贤贤易色:
第一个“贤”是动词,第二个“贤”是名词。“色”是指外在的东西和表现。
我们要关注内在好的品质,而不要在乎外在的美丑,一定要放弃对外表的执着。
感悟:
这几句话说明了孔子做学问的目的:他不是为了文采、不是为了知识,而是为做人做事。
看到有学问有道德的贤人要跟他学,为孝要量力而行,不能为了父母的医药费就去偷去抢,这不符合道义。在社会上做事呢,答应别人的要尽心尽力去做,这就是以身许国(或者君)。对朋友要言而有信。
以上这些如果都做到了,我们就说即使这个人没有读过书,没有取得过文凭那也是有学问之人。
世上有一句话:“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 而我们现今社会上的人,都非常喜欢追求外在的东西。比如说追星、喜欢漂亮、喜欢整容,反而忽略了一个人的内在。当然如果内外兼修那就更好了!
首要做人是要先修心,心好了行为自然就好了。佛家有句话说:“40岁之前是父母给你的容颜,你的容貌是由基因决定的;40岁之后是自己的人生阅历历练出来的容颜,后半生是修炼出来的容颜。”
那么你更在意前半生还是后半生的容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