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是我写的第三篇有关《巨婴国》的读后感了,也不知是不是因为我看的电子版是不是不完整(此书已被禁),总感觉看完后有些结构混乱,看似讲了很多却似乎有重复,观点虽都归根于巨婴,但其实每个观点都有其独立性可以拆开来讲。所以我的读后感也就拆开来写。
一、婚姻第一位是安全感
书中认为中国人对婚姻的追求大多没有爱而是安全感。作为一名普遍女性,我还是很认同这也观点。正所谓“嫁的不一定是最爱的”,现实中很多人在情爱和稳妥中会选择后者。武老师认为这是巨婴找妈妈的一样反应。我认为是其中一个原因,但也不尽然是全部。爱情特别是性爱,本就是一个很短期的生理行为,但婚姻生活则不一样,他包含了太多其他的诉求,将安全感放在婚姻的首位并没有错。有可能错的是在追求安全感时,我们太过投入,以致忘记了还应有爱。
二、结婚只是为了过的像正常人些
武老师讲他的受访者中有样一种人,他们认为离婚这样的事情,特别是离婚被别人知道,就会有一种很深的羞耻感。其实不是一部分人,而是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即使有些人最后被迫想通,但注意大多是被迫想通的,亦或是根本没想通,只是为了掩盖自己內心的在意,而装出来的不在乎。因为大多数人生活的并不自我,特别是在中小城市,剩女剩男还是不太好过的,结婚过得像正常人一样才是社会普遍能接收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让他们或家人感觉他像是一个完整的人,剩也好离也罢都好像自己不再完整了,而且不再是正常人。
按武老师分析这实际上是一种内在的投射,他们的自恋是虚体自恋,所以他会觉得自我价值感必须建立在自己的婚姻是完整的这样一个事实之上,当这个事实被破坏了,他们的自恋也就被破坏了,这个时候他们有一种“我不行”的羞耻感,投射到外部世界,就变成了别人在说他不行,但实际上真正的核心是他自己觉得自恋受损,所以他们要对别人甚至孩子保密。这点我十分的认同,大部分人都活在别人的世界里,过分的在乎别人眼中的自己,未能实现自我的觉醒。就连脑子里的观点都是别人的。为了维护别人眼里的我,不惜牺牲本我。这是一种极度的不自信,看不到自己,只能用别人眼中的虚像来麻痹自己,你我皆亦然。
三、影视作品里的体现的大众恋爱观
书中举了很多影视作品中男女主角的爱情观,第一类,傻哥哥配俏妹妹。以射雕、倚天为代表。古灵精怪的女主角配上憨厚的男主角,用无条件的爱包容另一方。第二类,一方苦情一方绝情的虐恋。以大话西游和花千骨为例。不论你待我如何,我只要我想要的。第三类,家长反对式苦恋。以鹊桥会为代表。管你是否真爱,个人必须服从集体。所畏艺术源于生活,影视剧中的爱恨情仇终究来自于观众的内心。它所代表的爱情观正是大众的爱情观。柴静在一次访谈中问星爷:一、有没有意识到他几部重要作品在重复同一个模式;二、影片最后那段话“看见你第一眼就已爱上你了……一万年”,问为什么重复使用这句话,星爷说有“情意结”。的确主角一直在躲避,直到她用生死证明爱,男主角才悲痛成神。这种种的爱,都有太多的不平等,也正是社会心理的普遍写照。所谓不虐不真心,这种集体意识塑造了小说人物,也形成了大众婚姻生活的蓝本。对错不论,但我们所推崇的大众婚姻观似乎少了点平等,多了些牺牲和自虐。
我们的婚姻观里可能因为对安全感的片面追求而有了太多的牺牲;可能因为巨婴的心理有了太多的虚无自负而少了应有的自信;可能因为有了太多的防备而少了平等。我们在自己的人生中都应努力培养核心自我,有了它你的人生不再为别人而活,你的人生可以做充足准备,就算环境的变化,它会激发你的反应,但不再能动摇你的根基。由此,你有了从环境中跳出来观察的能力与一份从容。这样的你在生活中才能保持“不怕离婚”的资本和底气。他在,很好。他离开,你亦精彩。这样的我们才能在择时激情,在处时精彩,在离时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