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篇***以德报怨(之三)
人倒霉了,喝凉水都塞牙。
按理说,因为帮助别人,熊伟连吃两次大亏,应该总结教训了吧?!
可惜,“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有些人就是“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也不死心”!!
熊伟就是这样的“牛黄丸”,这样的“强力牛黄丸”,这样的“复方强力牛黄丸”!!!
明明知道这二年生“好人做不得”,谁都晓得这个社会“好心没好报”,甚至“做好事要遭天打五雷轰”,可他还是忍不住要出手,条件反射般的义无返顾。
这不,才消停了小半年,他又整出了更大的“响动”。
且说这四五个月,晚上他睡觉守夜,白天他只干了一件事——蹬“耙耳朵”。
所谓“耙耳朵”,是指挂在自行车旁边的偏三轮,原本是惧内的老公接送老婆上下班的“专车”,后来成都人就把形容丈夫耳根子软的“耙耳朵”一词,用来给这个“交通工具”冠名,倒也形象生动。
当时,不仅是“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职工纷纷失业,就连国营“信箱单位”大型企业的职工也大量的下岗。
于是,在成都,蹬“耙耳朵”,拉客挣钱,成为了广大失业下岗人员,最便捷的“就业”方式。
在一个寒冬的旁晚,熊伟刚拉完一个客人,就觉得自己的肚子在严重“抗议”了,便来到街边小摊儿上,要了一个五毛钱的白面锅魁,又拿出随身携带的“果珍”玻璃瓶,找老板要了一杯热水,就着自带的茶水,啃着锅盔,就算是一顿正式的晚餐了。
吃完了晚餐,那块花十元钱买来的电子表告诉他,差一刻钟就六点了。
这时候往回走,正好能赶在六点,跟值白班的交接。
因为风比较大比较冷,加上有点感冒,熊伟带着一顶帽子和一个口罩。
再过两个街口就到单位的收发室了。
天,麻黑麻黑的,路灯还没有亮起来。
突然。
一个小巷子里,传来一声女人的尖叫:
“啊——!”
接着就是一阵呼救:
“来人啦!救命啊!抢人啦!抓贼啊!……”
一听到呼救,熊伟就不是普通的中国人了,一下子仿佛就变成了美国的“超人”或者“什么什么侠”,脑袋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抓坏人,就好人”!
可惜的是,他既不能像“超人”一样在天上飞,也没有“什么什么侠”的无敌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