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土教育——读《教师的使命》随感(三)

    何为本土教育,张老师说:“教育就是要落地到为不同的人们提供不同的教育服务,要回到一个真实的人身上,一个真实的情境。”

    比如在家庭教育里,我们不要急于改变孩子,而是要追溯问题的根本,是孩子天生如此?还是我们父母在教育上出了问题?还是因为爷爷奶奶带的原因?要改变孩子需要从根本改变。又或者孩子的某些习惯改变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我们急于去改变往往又会衍生新的问题,比如亲子问题。所以有时候我们要接受自己孩子的普通,接受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差点、慢一点,因为这就是他。

    再比如作为教师,我们要接受学生的学业上的落后,或者某一学科的落后,这与他成长的环境、接受的家庭教育、他本身的发育是息息相关的;有些学生总是不断犯错,并不一定他不愿意改错,与他的接受信息的能力、自控能力、自我教育能力都是息息相关的,也就为什么有的孩子犯错误很容易改过来,而有些孩子总会犯相同错误。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成长的节奏,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遵循他自己的脚步,接受他。“所以,我们一定要回到本土、回到在地性、回到真实情境中来谈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去找到一个积极有效的生长点。”从能改变的地方做起,从小事做起,只要愿意付出,并坚持下去,总会发生变化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