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通过他自己的成长故事来讲诉他的学习之道。我将它们分成了两大类:技术类和心理类。作者大量地笔墨来描述:只有让自己的心强大起来,正确地面对挫折、压力和情绪,才能掌握了学习之道。
作者最开始讲诉了整体理论和渐进理论,告诉我们,拥有渐进理论的重要性。前者,遇到挫折便会退缩,认为自己天生就不是干这件事情的料;后者,屡败屡战,越战越勇。产生这两种心里的很大原因来自父母、老师的教育。当小孩遇到挫折和难题时,父母或者老师安慰这位小孩说:“你不适合干这个。”长久以来,小孩并产生了“整体理论”的心里,做任何事都跟天生能力有关。当小孩遭遇到失败后,父母或者老师则说:“你应该更努力些,才能成功。”久而久之,小孩就明白,要想成功就得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得到成长。拥有“整体理论”思想的人,我并不认为这是不能改变的。像我,如今我意识到了,原来,我不曾挑战过,因为我一直在逃避失败,不曾意识到,惟有经历失败,从失败中获取什么才是成长。只是意识到到行动,还有好远的路。
作者还提出软区域、漩涡效应、化困境为优势、化情绪为力量的理论,我认为这些理论都是同一个理念:平静地接受生活中的一切困恼、挫折和不公平的现象,然后想尽办法利用它们成为优势。
作者在国际象棋比赛中,常常会有事情来打扰他思考,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安静的地方,如:脑中出现的音乐,对手时不时地踢他,对手和教练说话等等,这些打扰到他的事情一度让他烦恼,他想无视这些事情,然后这些事情却像弹簧,越压缩,反弹的越大。之后,他决定将这些打扰到他的事情引导到全神贯注的状态。他时常会在杂吵的环境训练自己的象棋技术,像是在家里大声地放梵文歌;去公园,有很多人的地方下象棋等。最后,他成功地打败了会利用心理战打扰别人的对手。
作者在一场太极比赛中,右手不幸骨折了,右手打上石膏的第二天,他就继续练习。没有右手的不方便和担忧右手会被碰到的心理,都让他的实力下了很多档次,但是他并没有放弃。相反他更加勤于练习他的左手,更加平衡自己的身体。他的左手比之前厉害了很多,右手好了后,他的实力上了不止一个档次。
作者感慨地说,不能总是靠失去后才知道激励自己,相反,要时刻激励自己前进。
所以说,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困境,所有的困境都可以转化成你的优势。
放轻松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激发出最佳状态,如何释放压力,诉说着就是高效地放松自己。作者提出冥想是放轻松很好方法。新手很可能在刚开始做冥想时有挫败感,但坚持下去就会有很大的好处。我认为,做伸展运动是对身体很好的放松方法之一,多锻炼终究是对自己有好处的。
技术方面,作者在划小圈、让时间慢下来的章节中很明确地说明,惟有不断地练习基础才能提高自己。作者最开始下象棋时,并没有向其他孩子一样,从开局开始学起,而是从残局开始学习。他最开始只练习王和兵这两个个棋子,直到他对这两个棋子融会贯通后,才学习其它的棋子。在练习太极时也是如此,他将大动作分解成无数个小动作,然后每天花很多的小时,只练习这些小动作。
在万物合一更加神奇,惟有将基础的知识点成为直觉,才能创新,才能灵活地运用在其他的领域。所以啊,当你在不断思考,为什么你没有创新能力时,你要意识到,你的基础并不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