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点小事,被亲姐们在大庭广众之下劈头盖脸的一顿说,虽然她说的有道理,但是我感觉我的“自尊心”被严重的伤害了,暗中发誓不理她了。事过去以后,亲姐们依旧和我谈天说地,笑语风声,我这气在心里鼓鼓的还酝酿着,她没事人一样了。我和她念叨我的想法,她说我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额……,我好像是把自己的“面子”和“自尊”混为一谈了。我好讲“面子”,轻易不敢拒绝别人,即使最后是自己活受罪。以为这样可以维持和他人的关系,殊不知,关系并没有因为不敢得罪人而维持的比较好。
自尊,不是靠面子维持的。自尊是靠自己把自己当成自己维持的。
自尊的定义是我们对自我的全面评价。上一节和大家分享的乔哈里窗,我们对自己的了解并不全面。不在于你是什么人,在于你自己认为自己是什么人。黄渤说,我是帅哥。这句话并没有错。大众眼中的自己和自己眼中的自己有很大的差距。传统意义上对“帅”的定义和自我认知的定义并不一定相同。
当然,过度的高自尊可能变成了自恋(或自负)。自恋一词直译成汉语是水仙花,这来自一个凄美的古希腊神话:美少年那西斯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便爱上了自己,每天茶饭不思,憔悴而死,变成了一朵花,后人称之为水仙花。精神病学家、临床心理学家借用这个词用以描绘一个人爱上自己的现象。每个人本质上都是自恋的。自恋是一种慰籍胜任的经验而产生的真正的自我价值感,是一种认为自己值得珍惜、保护的真实感觉。也就是说一般个体的自恋是健康的,而且我们整个社会也是允许适度自恋的,而只有个体过度自恋,以自我为中心,并超出了社会对与自恋允可的范围那才是不健康的,比如希特勒。
低自尊同样面临很多问题。低自尊的个体更倾向于透过有色眼镜看待一切——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人一句无意的话可能就伤害到自己,认为对方瞧不起自己。个体主要依赖于外部因素来评价自我价值,用消极的眼睛看外界,他们感觉到的压力、人际关系问题、愤怒、抑郁、饮食障碍更多。心理学家克罗克和帕克指出,从外界寻找自尊并不能满足我们对能力、人际关系和自主性的深层需求。对自我形象少关注一些,多注意开发自己的才能和发展人际关系,才会为我们自己带来更大的幸福感。克里斯丁.聂夫提出,我们将这种方法视为自我同情,即不与他人比较,而是善待自己。
印第安谚语所说:真正的卓越并非超越他人,而是超越以前的自己。
理论上都对,落实到行动……,这句话突然冒出到我的脑海中,此恨绵绵无绝期……
记得一句话安慰自己,别人不拿你当根葱时,你要拿自己当根葱;别人拿你当根葱时,你不要拿自己当根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