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没有研究过简书的评分算法,日常每篇文章的零点几的收益让我以为只是阅读量太少的缘故,直到昨天的团队分配工作应该如何做通过只有9个阅读就能有2个收益的情况出现,我才意识到可能简书的算法中不仅是阅读量起到作用。
看看昨天的文章,从自己的角度仿佛和之前的文章没有太多的不同,都是记录、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只是从模式上减少了个人情绪的色彩(其实也是和自己昨天状态低迷有关)。可能简书的系统可以从文章的遣词造句中识别文章是写给自己的看的,还是面对大多数人的功能吧。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分享的一篇文章,是池建强老师在个人成长中的第一篇《聊聊有效学习这件事》,他的观点包括:
学习需要有效,否则所谓的学习和普通的玩乐本质区别不大。
-
要达成有效的学习状态可以包括:
学习的意愿是积极的。
学习的目标是明确的。
学习的实践路径是可行的。
最为关键学习是需要有输出的。
结合今天对于简书评分的理解,我觉得“学习是需要有输出的”这句话可以再加上一个限定,学习的输出在满足自己记录、思考的之外,还应该考虑如何对他人起到帮助,这样的学习输出将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