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那一班在上海百乐门”——《台北人》

“十几年前那一班在上海百乐门”

“你还记得我们南京清凉山那间公馆

“从前上海万春楼”

“我是指从前桂林水东门外花桥头”

“临离开南京那年”


这是《台北人》里面最能读到的句子。

14篇故事当中,不论你庙堂之高,草莽之远,欢场之深。不论你北京,上海,还是南京。不论你风光过,落魄过,还是凑合着过。

书中人们的眼睛都不约而同的朝向一个方向,这便是作者笔下的“台北人”。

一段时期,一段历史,一群被命运的浪潮携带而来的人们,就如同写实一般,讲述我们在历史书上所看不见的地方。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经常念的一篇课文《乡愁》吗?读完这本书,再读完后面余光中的评价,20年没回家的余光中不也是书中不曾记录的“台北人”的一员吗?。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我们第一篇看到的尹雪艳,说是全篇最为风光的“台北人”也不为过,都说花无百日红,为何说尹雪艳总也不老

因为她本身也成为了一种乡愁,那些曾经在风光无限的上海百乐门光顾过的人们,到如今的台北。

就如同惆怅之人需马上点起一根香烟吞云吐雾般一样,缠绕着他们无形的“愁”便让他们找到了尹雪艳。

在这里尹雪艳便是他们的香烟,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尹雪艳总是不老的原因,因为在她身上总是有过去的感觉。

至于尹雪艳本人,很抱歉,读完第一篇刚想好好回味的时候——《一把青》映入了眼帘。

朱青真的是意难平,她有点不同,她或许本可以是最没有乡愁的人,她遇上的郭轸,台北或许可以成为她的第二个“家”

奈何造化弄人,一生只爱一个人的爱情,到后面无法接受的悲痛,朱青回去了。

再来之时已不见朱颜,唯有身边依旧跟着的空军小伙子,能瞅见内心深处的朱青。

14篇“台北人”的故事。

有爱情,有亲情,有友情,有军情。

有舞女,有教授,有工人,有将军。

不止有伊雪艳,有朱青,里面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情感,都有属于自己过去。

但一样的是,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在时间的长河冲刷下,最后都会变成两个字“乡”和“愁”。

引用一个网友对《台北人》写的一句话

“全书没有台北人,满篇皆是思乡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