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的昏庸无能也激起了民间的反抗,根据《弇州史料》所述,当时的农民起义军的势力不断扩大,国内的局势动荡不安,明朝政府也是节节败退,被攻陷了不少的城池,而这也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俗话说自古乱世出英雄,张献忠在这时也正式的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作为农民起义军的统领,在他的带领下,农民起义军屡战屡胜,拿下了多座城池,在攻陷凤阳时更是火烧当时的皇陵,一时间名声大噪,在占领成都后,他便自立为王建立政权,直至成都被清军所攻陷。2005年一位农民从岷江中捞出一枚印章,一转手就卖了1300万,但不想三年后却大难临头,而枚印章正是张献忠的一件随身物品。
从乡野农夫再到自立为王,张献忠的一生也颇具传奇色彩。1606年张献忠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父亲以贩卖红枣为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闯荡,张献忠就跟着父亲走南闯北,这也让他从小就了解到了这个世界的不公平,长大之后因为身体比较好,就在当地衙门做起了捕快,崇祯年间,民间掀起了一股起义浪潮,不少人都纷纷加入其中。张献忠早就不满朝廷统治,于是自己也组织了一支队伍,在他带领下队伍的实力也不断地扩张。
随后更是一举攻下了凤阳,这里作为朱元璋的故乡,对当时的明朝有着不小的意义。进入凤阳的第一件事,他就一把大火烧了当时的皇陵。这一下子举国震惊不少人都认识和了解到了张献忠的大名,在此之后他屡战屡胜,占领了明朝的大部分城池。1643年张宪中正式宣布建立大西政权,随后在成都自立为王,以大顺为自己的年号,但大西政权也仅仅维持了三年,张献忠也死在了清军的入侵下。
在张献忠死后,民间对他的传言也没有间断过。相传他在起义时搜刮了大量的金银珠宝,但在张献忠死后,这些珠宝首饰也都不翼而飞了,很多人都推测赵献忠把它们藏在了一个地方。但有另外一种传言指出,当时清军入境张献忠自知自己的时日不多,于是就将这些金银珠宝沉入了江水之中,但这也只不过是民间的一种猜测罢了。但在2005年,这件事迎来了转折点。
当时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四川省要在岷江一带修建水利工程。施工工作如期进行,而这时工人们却发现在江湖之中竟然埋藏着大量的古时候的银锭,数量之多让人咋舌,当时银器在民间也算是比较值钱的东西,所以这一消息一经流出就吸引了大量的村民前来寻宝,刘某也在这当中,经过几天的摸索,他并没有寻找到银子,而是发现了一枚印章,印章以纯金打造,上面还刻着永昌大元帅的字样,虽然刘某并没有什么文化,但他马上就意识到这枚印章肯定价值不菲。
看着这枚印章,刘某感觉到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候就要到了,为了验证这枚印章是否是一件古物,他来到了当地的博物馆,找到了博物馆的专家进行验证。专家看到这本印章之后立马就判定它极有可能是张献忠的一件随身物品。专家也征求刘某意见希望他可以把这件文物捐献给国家,国家也会给他一定程度的补偿,但是被刘某拒绝了。
回到家之后,自知得到了一件宝贝刘某辗转难安,生怕一不小心就把这枚印章弄丢了。于是他赶紧联系买家将这枚印章转手卖出,获得了1300万元的巨款,这笔钱可以说是足以让这位农民出身的男子一辈子衣食无忧了,但他没有想到这件事远远还没有结束,三年之后,自己将会大难临头。
三年之后国家文物保护部门听说了此事,成立专案小组进行调查。发现确有其事之后,就联合当地有关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了追捕,参与这笔交易的人也纷纷被抓获,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惩罚。
通过这件事我们也应该清楚地了解到,文物是属于全人民共同财产,也是历史文化的象征,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去保护他们,切莫被利益的诱惑冲昏了头脑,我们我要做到知法懂法,千万不要触犯法律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