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看到过一则新闻,印象深刻。一个年仅九岁的小男孩因为撞碎了学校的玻璃从17楼跳了下去,非常的让人痛心。
可能在我们成年人看来,打碎玻璃、考试没考好、被同学嘲笑都是小事情,但这些事情对孩子来说就是天大的事儿,就是他们难以应对的挫折。
有的时候,压死骆驼的未必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每一根稻草。
所以,爸爸妈妈或者是老师在孩子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以后的反应,决定着孩子在面对挫折时候的勇气。
那么,我们该怎样培养孩子抗挫折的能力呢?
这个问题有以下六点供爸爸妈妈们参考:
第一点首先要明确的是,挫折教育不等于人为地制造挫折。
有的家长把孩子太脆弱归因生活太幸福、没有挫折体验,所以他们很少表扬孩子。
相反,一旦孩子犯错误就严厉地批评,甚至还把孩子放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
比如我们之前看到的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去沙漠徒步,认为这样的孩子就能够习惯挫折。实际上,当孩子反复地经受打击,她不仅不会更坚强,反而会形成我不行、我很失败这样的认知,对自己丧失信心。
第二点是告诉孩子挫折很常见。
旅行只是其中的一种可能,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敏感的孩子往往受挫感会更强一些,很小的错误他们都无法容忍。
如果你的孩子有这种特质,你就要及时的表达关心,告诉他爸爸妈妈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让他明白这些挫折在生活中很常见。
你可以给孩子一些建议,鼓励他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点是夸孩子努力而不是夸他聪明。
人在面对挫折的时候往往有两种思维方式:
一种是固定型思维。
这类人认为自己的能力和天赋都是固定的,所有的困难是对自己的考验,如果不能通过考验,那他就会觉得自己很失败。
另一种是成长型思维。
他们认为能力是能通过后天的努力不断的提高的,这样的孩子在面对挫折的时候,他们不仅不会排斥,反而会积极地面对一些挫折,并且能够从失败中总结经验。
所以夸孩子聪明,那种天生的品质实际上会给孩子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那反过来夸孩子努力,可以让孩子积极的去面对一些挫折。
第四点是让孩子有相对的选择权。
除非是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受到威胁,除此以外都不要事事为孩子做主。
如果孩子还小,可以让他决定今天穿什么;如果孩子上了初中,可以让他自己进行一些时间管理。
爸爸妈妈不要去检查每一个细节,也不要挑剔每一个结果,这样即便孩子遇到了挫折,他也能勇于承担责任,因为那个是他的选择,所以要在实践中积累处理问题的能力
第五点是启发式提问。
孩子做了决定以后,要有意识地跟他进行一些提问和对话,帮孩子从经历中成长。
比如说,他如果遇到了一些问题,你可以问问他如果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还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案,帮助孩子、引导孩子进一步的思考。
爸爸妈妈也可以用自己的经历做示范,引导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六点也是最后一点,我个人认为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爸爸妈妈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
很多的家长常常会对孩子说,你再不好好吃饭妈妈就不要你了,虽然这只是吓唬孩子的一句话,但孩子会认为妈妈是因为我好好吃饭才爱我,妈妈的爱是有条件的。
长此以往,孩子一旦遇到挫折,他就会非常的恐惧和害怕。
作为爸爸妈妈,我们一定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知道无论发生了什么爸爸妈妈都依然会爱自己,依然会站在自己这一边,从而让孩子有信心去面对外界所有的挫折。
孩子面对挫折的勇气只有爸爸妈妈能给,或者说爸爸妈妈的包容接纳的态度是孩子勇敢面对挫折的底气。
因为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跟他站在一起,一起来打败困难而不是父母跟困难站在一起,一起去打败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