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参加系统写作学习已经很久了,一直关注各种写作班的推荐,那些招生文案很吸引眼球“标题”,甚至直击现在想快速变现的心。很清楚自己是写作小白,没有好的文笔,再能吸引眼球的标题党,没有内容的文章,最终只会被人唾弃,失去人心。
他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激情高昂的口号,只是娓娓道来的交流,字里行间传递着的温暖,就连在《每天10分钟,一起学写作》每天分享的写作小技巧读起来都耐人寻味。
很庆幸,写作小白能加入鱼哥的写作特训班,让我在点滴积累中不断进步。第二期写作特训班又要结营了,回忆起这段历程又是暖心有加。
加入写作特训班,群里有写作20多万字的人,也有一个月写10万字的,还有本就从事文字工作者,一个写作小白分分钟被秒杀。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不同,不与他人比,只与自己比。“想提高写作能力”,通过文字去影响他人,仅有想法是无法建起高楼的,必须行动起来。前期主要通过日更来培养写作习惯,为真正的写作学习打下基础。不论是搭桥、建楼,还是实现自己理想中的人生,都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事。
每天完成写作特训班作业的基础上,写一篇小打卡的文章,这样持续了三四十天后,每天很兴奋,感觉自己分分秒秒可以写作文章,如沐春风的畅快,秋高气爽的通透,越来越有信心半年的时间可以改变自己的写作思维方式。
想不到,好景不长,第二期的写作特训班,我就开始缺素材和词穷,又回归到刚开始练习写作凑数字完成作业的状态,甚至没有信心把文章发的群里,只是偷偷完成投稿,灰溜溜交差了事。
而这段时间,又刚好遇到工作繁忙,早晚上班时间经常调整,我的写作时间经常被挤掉,上班时间争分夺秒可以补回来一点,无论作业还是打卡文章,都是卡在截止时间前完成,本来写作小白的我,每篇文章我自己都读不下去。
这不是我想要的状态,必须要改变。
“写作是一边输出,一个积累”。为了积累素材,我按照鱼哥的指导,从致用类的书籍转换到故事类和励志类的书籍,读到了温暖的文章;开始观察身边的人、事,发现很多平时没有留意到的好人好事;增加去读书会线下活动的次数,在书友们地分享中听了一些故事。我尽可能把看到的、听到的写进文章中,发现自己的文字慢慢地变得柔和起来,不再只是干巴巴的干货和说理。
有一天意外地发现我的文章被读书营收录到“午间分享”栏目,被老铁通过声音传递出我的文章;在前一天,我写的一篇采访线下书友的文章被一个平台刊登,虽然没有稿酬,依旧很兴奋。
这刚好在我对写作没有信心是给出的最好的解决方案。突然发现,原来我写得石沉大海的文章其实也逐步在进步。我更愿意放慢脚步,摒弃想进步的焦虑内心,整整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写出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