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最好有‘读万卷书’的书本知识和‘行万里路’的生活知识。“行万里路”告诉我们要有更高地眼界和格局,但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疫情期间足不出户,听名师的课,可以让我们快速的进步。听完丁亚宏老师关于《河南省初中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的讲座,我主要以下几点感悟:
一、依标扣本 研读教材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必须心中要熟知课标,熟悉教材。只有登临顶峰,站在最高层,才能高屋建瓴,一览众山小。只有熟悉课标,通读教材,了解统编语文教材编写的思想和教学的理念,才能为接下来统编教材的使用和教学明确思路,打下扎实的基础。研读教材不是死读书,闭门造车,还要求我们关注单元提示,关注课前的预习提示以及课后的练习题,精选教学内容,制定出精准的教学目标。闫老师在讲授《紫藤萝瀑布》的时候,制定的两个目标1.学习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理解课文。(重点)
2.体会托物言志的手法。(难点)
就是紧扣单元提示语,聚焦一点,深度挖掘。
二、以人为本 把握学情 初出茅庐教学的时候,我不知道如何下手,如迷雾中的航船找不到方向。总是拿着名师的教学设计和思路,照搬照抄过来,并为此沾沾自喜。但后来发现很多学生根本理解不了,成绩出来也并不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情,使学生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把握学情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语文学习的规律。
三、前后勾连 思维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中一个方面是“思维发展与提升”。初中语文学习三年,教材其实有一个完备的知识体系。它所呈现给学生的知识是有梯度的。丁老师在讲《紫藤萝瀑布》赏析时谈到可以从抓住景物特点角度赏析,还可以从感官互通角度赏析,也可以从写景顺序和艺术手法角度赏析,而不是紧紧局限于从词语和修辞的角度把学过的知识重复讲,该讲的知识没有讲。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们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仅要能够前后勾连,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
四、读写结合 提升素养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要我们学会表达,学会运用。表达和运用的前提,是要大量的阅读。而写作反过来又促进我们去深度阅读,去思考、去观察、去感悟、去留意生活中的点滴。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一定要研究教材,研究课标,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还要多读书多写作。在新时代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不仅要有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溪流。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