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办、中央农办: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让基层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上。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基层单元中,基层干部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践行者,是联系群众的直接纽带。然而,当下基层工作面临着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滥的困境,严重影响基层干部精力分配,阻碍基层服务群众工作的高效开展。严格控制对基层开展督查检查考核,成为释放基层活力、提升群众服务质量的当务之急。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从民生保障的落实到乡村振兴项目的推进,从疫情防控的坚守到环境卫生的整治,桩桩件件都关乎群众切身利益。本应全身心投入这些繁杂事务的基层干部,却常常被大量的督查检查考核任务束缚。各类检查名目繁多,且不少存在重复性、形式主义问题。基层干部不得不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准备台账资料、迎接检查、汇报工作,甚至为了应对考核临时补材料、做表面文章。有的地区在一个月内要迎接来自不同部门的四五次类似工作检查,基层干部苦不堪言,真正用于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时间大幅压缩。
过度的督查检查考核不仅增加基层负担,更破坏了工作生态。它使得基层工作重心发生偏移,从注重工作实效转向注重考核结果,为了考核而工作。一些基层干部为了在考核中取得好成绩,不得不优先完成考核指标,忽视群众真正需求。长此以往,群众对基层工作的满意度下降,政府公信力受损。而严格控制督查检查考核,能让基层干部从繁琐的迎检任务中解脱出来,将主要精力回归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本职工作上。要做到严格控制,明确督查检查考核的目的。应聚焦于推动工作落实、提升工作质量,而非单纯为了问责。相关部门要对现有督查检查考核项目进行全面梳理,精简合并重复、不必要的检查,优化考核指标,使其更贴合基层实际工作,突出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不再单纯以贫困户数量减少为唯一指标,而是综合考虑脱贫质量、群众认可度、产业可持续性等因素,引导基层干部将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
创新督查检查考核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减少实地检查频次。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掌握基层工作进展和成效,变“现场看”为“线上查”。加强对督查检查考核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工作水平,避免因检查标准不统一、随意性大给基层带来困扰。严控对基层的督查检查考核,是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更是为服务群众工作赋能。当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走进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群众诉求,解决群众难题,才能真正拉近干群关系,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让我们共同期待,在合理的督查考核机制下,基层干部能轻装上阵,在服务群众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书写基层治理的崭新篇章,让乡村大地处处洋溢着和谐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