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野风高贵
“活到老学到老,学到老活到老”学习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事情,无论从生活中还是从课本中,这件事我们坚持得最久。
朋友的孩子成绩中等偏下,学习还算刻苦,可就是成绩上不去。有一次,他回来抱怨说,自己之所以成绩比那些尖子生差,是因为智商比他们低。我和朋友很诧异,问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他说,因为他发现他们班有几名学霸,平时玩起来很嗨,玩手机打游戏什么都没耽误,可是碰到考试,成绩遥遥领先。倒是他们这些所谓的“好学生”,平时听老师话,只在周末才能碰手机,每天晚上写作业到11点,可是成绩却并不见得好。所以,他判断是智商的差距。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人与人学习的效果会差别那么大呢?真的是智商差别吗?
《有效学习》可能会给出答案,其实大部分的学习后果都跟方法有关。也就是,你是否在进行有效学习?本书给出了有效学习的方法:学以致用、循序渐进、精益求精、格物致知、融会贯通、温故知新。
001 学以致用:动机是掌握任何一项技能的第一步,要找到该项技能的现实意义。
猫叔经常说,需要是最好的老师。很多时候我们总是盲目地去学习,或者觉得有用、别人都学我也学。却反而忽略了自己当下急需要提升的内容。
记得大学期间,班里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兴起了“自考”的风潮,很多人想再多拿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历,以便毕业求职时更有竞争力。(我上的是师范院校,物理专业)。我一看那么多人都报名了,觉得大家说得也很有道理,就随大流报了名,交了钱领回来一大堆书,看了一段时间,没有太大兴趣,毕业的时候那些书就直接当废品卖掉了。
所以,学习新技能最好是现阶段需要的,如果暂时工作用不上,自己也要创造条件去用。建立知识和我们自身的强关联。
002 循序渐进:学习活动是知识管理的过程,要有计划地开展。
“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这句古语其实就是要告诉我们学习要循序渐进,持续不断地进行。
如果你想学写作,想靠写作变现。那么最有效的办法是,先每天写500字,写个10万字再说。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将目标设定得略微超越我们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然后聚焦目标。
这里要注意一点,就是要关注情绪对学习的影响。如果情绪上感觉不舒服,就不能突入地进行学习。解决办法是运用“自我效能”法,当情绪低落时,可以进行自我暗示“我一定能够完成”,“一定能够做好”,直到我们真的完成。
003 精益求精:要把关注点放在精通专业技能这一角度上。
在精益求精的路上,我曾经踩过不少坑。如片面地理解“反复练习”、“一万小时定律”等,迷信熟能生巧,却恰恰忽略了反馈和精进。在猫叔的求学课中,猫叔讲到学习一定要有强反馈。在牛人进化营学习读书写作的过程中,每天你的打卡文有没有被评为优秀,点评官的点评,都是反馈。你可以从这些反馈中,得知自己的欠缺,再进行修正练习,这样才能实现精进。
相反,如果只是单纯的重复,无非就是一种体力劳动而已,对成为行家、专家是没有帮助的。精益求精,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测评”,并关注反馈结果,问自己:为什么会犯错?错在哪里?这种复盘反馈对提高专业技能极其重要。
004 格物致知:学习是知识领域的不断深入和拓展。
在深入学习的诸多方法中,我特别推崇质疑和辩论。我们看《奇葩说》,常常惊叹于辩手们的某些论点以及支撑论据,在寻找论据的过程中,他们会查阅大量相关内容,一定会进行深入的各类知识内在联系的思考,会强迫进行因果论证。
而思考正是学习活动的核心!所以,如果有人找你就某个观点进行“理论”,赶紧在心里感谢对方吧,因为对方正在充当你的“技能陪练”!
005 融会贯通:系统化思维可以帮助寻找知识的内在联系,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锻炼系统化思维的方法有,流程法,概念图,类比法等。但我认为比较好用的还是思维导图,运用思维导图帮助我们养成系统化思维的习惯。
006:温故知新:回顾与反思,温故而知新是推动知识更新迭代的终极法则。
为什么说反思最重要呢?因为在学习某一项技能的时候,我们通过问自己:还有什么内容没有弄明白?难点在哪里?还有哪些问题不理解?这样的反思过程,可以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到薄弱的内容上,并思考如何改进。当下最流行的“复盘”就是回顾与反思的方法。
关于复盘借鉴罗一点老铁的做法是:记录+反思+行动+规律。记录当天发生的需要反思的事情,然后反思这期间有哪些成功的和不成功的地方,并制定践行清,践行后形成习惯或者规律。
以上是关于有效学习的一些方法。其实我们都知道掌握方法可能并不难,难得是长期坚持这样去做。期待你能用坚持来验证这些方法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