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抖音、快手和什么小红书。
我的手机内存不足,所以我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app,可是我依然每天花很多时间在刷视频上。
微信的视频号上,最长的时间,一次能刷一个上午,刷完我都不记得我看到过什么,获取了什么信息,有了什么思考,总是看完就会忘记。
最近我经常会刷到《心居》,一个片段和一个片段,看完让人压抑和窒息,于是积攒了很多负面的情绪,感觉仿佛代入了自己。海清的小心机,大姑姐的优越感,一家人心安理得地享受外地儿媳的付出却心设防备,看到她可怜又可恨的样子,我经常会想起我的一个朋友,女性。
她和老公是硕士研究生毕业前谈的恋爱,高中同学,异乡相遇,第一眼的亲切感变成了好感,暧昧了一年多,最终确定关系,毕业后回到家乡省会城市,买房,结婚,顺理成章。
最初的委屈是结婚攒下的,没有彩礼,没有精心准备的婚礼,两个人仿佛是临时演员去参加一场需要出场费的酒席,匆忙,随意。她的心里一点点的滋生委屈。她八九十岁的奶奶说,结婚婆家要买新衣服的,图个吉利。她回去对她的未来婆婆说,婆婆带她去一家时装店,和小姑子一起,各买了一些衣服。她还是委屈。就这么嫁了?过一种一眼就能望到头的生活?从此被忽视,被道德绑架,要求贤良淑德和乐于奉献。她婆婆说,洗衣做饭是中国女人几千年的传统。她是个传统的爱牺牲和奉献的女孩,可是,主动和被动之间,味道就变了。她惶恐不安,却没有勇气离开和结束。
没有彩礼就没有陪嫁,这是她和老公达成的共识,尽管如此,她是委屈的,但是想到是两人的共识,也觉得简单明了。可是,她的婆婆不满意,话里话外透着嫌弃,没有陪嫁,接亲的人被怠慢了之类的。她的防线被攻破了,她开始愤怒,多年的教育让她只是申辩一下而已,可是申辩是苍白的,她心里积攒了很多的委屈,动不动拿出来咀嚼的时候都会心口沉甸甸地疼。
且不说夫妻二人恩爱与否,既然走到一起,自然是满心的信任的。在碰撞和磨合中,慢慢的相互扶持和依靠,孩子2011年来到世上。有了孩子就有了和婆婆的更多交集,强势的言语,不经意的怠慢和防备,就这么一点点的让关系不远不近,但是家人就是家人,她是相信这个的。她的老公在孩子半岁的时候去了外地上班,她一个人小心翼翼面对二老,经常是孩子睡着了再去卫生间洗衣服,第二天五六点钟起床赶去上班,到家就是孩子,孩子是她忙碌的意义还是她活着唯一的动力。上次见到她,她说起这些辛苦的时候都是模糊的,她说她都已经不记得了。
可是,那些琐碎的日常里一点一点地怠慢和一点一点的温情肯定是不一样的,一个是相互疏远,一个是彼此亲近。也许都没什么分别,日子都是这么过的。
2014年年底,2015年年初,她的父亲突发脑干出血,在另一个他打工的城市去世了,走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她接到电话赶过去的时候以为就是去医院探病,没想到是永别。她看到父亲插着管子,医生宣布已经脑死亡了,可以准备后事了,她有点迟钝,没有反应过来。她打电话给她在国外的老公,此时她的老公已经出国大半年了。她老公说,对不起,没能在你身边,我现在赶回去。
然后就是处理后事。回到家,她摸着父亲还有余温的手,不相信父亲真的就这样走了,她大叫着对亲人说,不对,还有温度,不可能。她的叔叔叫来了镇上的医生,做了心电图,那平平的一条线让她才开始彻底绝望。她的婆婆带着女儿回来看了,对跪在棺材前的她说,昨天和亲家一起吃了饭,老家也没回,住的宾馆,亲家包的房间,你看,实在是推不掉,女儿的男朋友家要订婚。她就沉默的听着,因为除了心痛,她对其他事是没有反应的,也反应不过来。后来她婆婆带着小姑子走了,再后来,她婆婆打电话问她,我儿子什么时候回来?两家要一起坐着吃顿饭,订婚。她没好气的说,我不知道,你问他吧。然后,她以为自己的老公下了飞机会第一时间奔向她,她之前是有这个自信的。
在烧头七纸的当天,她坐在妈妈院子上的小凳子上等着,等到午饭结束,等到下午要去墓地,她没有等到那个男人。她发信息问他,你啥时候过来,他说,明天,今天妹妹要订婚。她突然崩溃,万念俱灰,她冲着电话里喊,你不要来了,永远都不要来我家了,我们俩完了。那个男人第一时间叫了出租车,从省城赶了回来。事后吵架她才知道,对此,她的公婆意见很大,一是哥哥没有出席妹妹的订婚宴,二是他们的儿子花了1600多元。
父亲的去世对她打击很大。她觉得自己的心里突然被人挖了一个大洞,再也无法圆满了。她跟我说起这段的时候,手脚冰凉,眼神悲痛,让人忍不住想抱抱她。
当然,日子还是要过下去的。她每次忍不住想哭一场的时候,她的老公就是这么说。日子都是要过的,不能闹,不能吵,就这么隐忍。最后一点对家人的期待就这么断了。
2017年,她渐渐地走了出来,试着放下疼痛,可以正常的生活了。孩子上小学,她更多精力在亲子教育上,看书,参加读书会,忙得焦头烂额,对帮忙做饭的婆婆也多了很多原谅和宽宥。2018年9月,他老公从国外回来一段时间,带她妈妈去南京看腿疾。看着忙前忙后的老公,她心里满满感动。老公再次去国外的时候,她对婆婆也多了很多照拂和关心。你给我一次温暖,我回报你更多的温暖。她就是这么想的。
2020年,她姐姐的孩子抑郁症,暑假的时候她接过来照顾。那孩子除了她,谁都不肯跟。她觉得这是缘分。她尽心尽力。2020年年底,她的婆婆大闹一场,那个孩子走了,她的心态再次崩了。因因果果不重要,重要的是翻出了她爸爸去世的旧账,她婆婆说,那个人死了,埋了,跟我没关系。这句话再次在她心里捅了一刀。我才意识到,她其实一直都是这个家的外人。
疏离还是亲近,从来都不是她能选择的。哪怕心里已经生出很多怨怼,仍然要面上和气地维持一家人的体面。
也许,这就是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