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物理课程,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呈现与学习,是按照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这样的学习过程往往导致学生感觉所面对的知识庞杂且无序,看不清所学内容的脉络和彼此之间的联系,对学科领域不感兴趣,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认识陌生事物的习惯顺序,是从整体到部分,这也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打个最常见的比方,我们拿到一款智能手机,或在手机上安装一个新的应用软件,我们是怎样学会使用它们的呢?我们是先学习它有哪些模式、怎样设置网络和屏幕,全都搞清楚之后,才认识什么是智能手机和它怎样使用吗?不是的,我们是先看到整个智能手机,然后进行尝试使用和操作,有了需要或发现了疑问之后,再逐步深入到每一个界面、每一条设置菜单中,逐步了解它的系统结构和使用方法。这一过程正是从整体到部分的学习。
因此,笔者认为,物理课进行单元教学是有益的尝试,它符合建构主义学习过程。笔者希望通过单元教学设计,通过倾听、合作、思考、分享、提问等方法,提高课堂参与率,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以下是笔者针对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的单元教学设计框架的案例部分。
本单元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是:思考--疑惑--探究,目的是在学习相关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独自或小组协作探究问题。
实践过程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if !supportLists]1. [endif]介绍。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需要认真思考记录形式。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由学生负责记录,也可以自己写板书或手机便笺来整理学生的想法。学生的已有想法是以后教学的基础,所以,将学生的想法写下来,而不只是说出来,对于之后的教学十分重要。
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每个环节的提示问题,需要时张贴在教师显眼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if !supportLists]2. [endif]思考:“关于物体的运动,你认为自己了解多少?”建构主义课堂,教师寻求学生现有的观点和理解,为日后的课程教学做准备。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提出这一问题后,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要求学生讲出并简单记录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分发大白纸,要求学生将想法写在指定地方。小组交流讨论,有利于学生借鉴他人的看法形成自己的观点。小组长或教师收集学生的答案,注意记录学生对于运动相关概念的了解水平和思考方向。对相关概念的描述、解释、说明是提升理解力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常常与学生活动,协调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和讨论。
[if !supportLists]3. [endif]疑惑:“对于运动,你有什么问题和疑惑?”这一环节,要求学生深入思考并学会提问。教师要引导学生大声说出自己的疑惑或者记录自己存在的疑问。最初,学生可能显得迷茫,不知如何提出问题,或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教师的最初想法相去甚远,此时教师也不要打击学生,而应该鼓励小组讨论、思考、评价他人提出的问题等,从而鼓励学生提出更多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思考的重要表现,也是提高理解力的重要途径,教师需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引导学生将问题表述清晰准确,逐步深化和细化。同时,学生能否提出问题?以及提出怎样的问题,也是教师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重要依据,需要教师高度重视。
[if !supportLists]4. [endif]探究:“我们该如何解决你的疑惑?”让学生在问题列表中选择一个问题,或者自己想出几个问题,然后在组内询问其他人对问题的看法。交流内容可以是物理概念和规律本身,也可以是查询什么资料、搜索关键词、如果查不到怎么办等问题。这一环节是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学生分享、倾听、合作、阅读、查询等,因此需要较长时间,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为了提高效率,教师可以将问题归类,明确每一节课上和课后的探究任务,反复这一步骤,直至本单元所有内容全部覆盖。
[if !supportLists]5. [endif]交流。交流有利于学生借鉴他人的想法,并学会倾听。教师可以组织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交流,以了解大部分学生的想法。或者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并要求每个小组提交探究报告,或者要求学生对他人的答案进行互相评价、分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