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原文:
首先从“自我接纳”开始说明。第一夜的时候,我曾经介绍了阿德勒“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这句话。
我们既不能丢弃也不能更换“我”这个容器。但是,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来改变对“我”的看法和利用方法。
这是指更加积极、获得更强的自我肯定感、凡事都朝前看吗?
没必要特别积极地肯定自己,不是自我肯定而是自我接纳。
自我肯定是明明做不到但还是暗示自己说“我能行”或者“我很强”,也可以说是一种容易导致优越情结的想法,是对自己撒谎的生活方式。
而另一方面,自我接纳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
说得更明白一些就是,对得了60分的自己说“这次只是运气不好,真正的自己能得100分”,这就是自我肯定;
与此相对,在诚实地接受60分的自己的基础上努力思考“如何才能接近100分”,这就是自我接纳。
思考:
今天的阅读部分有三个关键点值得思考和分析;
1.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打个比方,朋友给了我一个苹果,按照一个水果来看,这个东西并不值钱,非常普通,这个观点大家应该都赞同吧?
似的,这个东西原本的价值是固定不变的,它不会变成钻石;
可是在这儿如果想最大限度的体现和利用苹果的价值该怎么做呢?
可以做苹果沙拉,奶昔,榨汁,做苹果派等,多种多样。
按照这些方法来处理苹果就能口感更加丰富,营养价值也没有流失。
所以当我们收到他人给予东西的时候,别一开始就想到值不值钱,而是得到这个东西后,在自己手里能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它的价值,让这个东西物超所值不浪费,也就是如何更好的服务于自己与他人。
2.什么是自我肯定?
比如说,自己心理明明就知道对于某件事情没做好,但在嘴里回答别人时总是用比较正面的词语来敷衍别人的询问;
比方说孩子害怕父母问自己的成绩,很多时候都是嘴里说着还不错或者挺好的,然后又不肯把卷子拿出来给大家看,这就是一种撒谎,希望能蒙混过关。
其实,知道自己有不足之处是一件好事情,人是不完美的,而且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心理暗示自己后,自己就不会再去完善不足之处;
有时我们的确需要肯定自己,那是做好了某件事情有成就感的时候需要肯定,当事情没做好的时候更应该接受事实而不是编造人生谎言。
3.什么是自我接纳? 无论自己做了什么事情,可能是一些错误,可能是把事情搞砸了,这些时候首先不能选择逃避处理结果。
如果每个人都不处理自己犯下的过错或者烂摊子,可想而知世界会变成一个如何杂乱的场景。
而接纳自己就包括接纳有缺陷或者说有遗憾的自己;
就如文中所说,如果一个人考了60分,他首先是接受现实,因为这个东西已经变成定局,其次要想想如何在下次做的更好,努力向着100分的方向接近。
这是一个先接纳然后精益求精的状态。
每件事都有缺点,这是正常的,当事情完成后,我们先是肯定再是查漏补缺与完善;
就像写文章这件事,写完还要从头到尾检查几遍,最好在读一读自己写的文字,最后在看看哪些地方需要添加点东西或者减少点词语让文章更通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