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温县陈家沟,“杨露禅学拳处”是一处不得不去的地方。小小的院落,屋舍简陋,朴实无华,岁月无声。太极拳的传奇由这所院落开始改变了低调内敛的传统,走向世界,发扬光大。梁家辉、袁晓超、彭于晏、冯绍峰主演的《太极》系列围绕着1825年,直隶广平府(今河北邯郸)人“杨露禅”在这所院落发生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当我们踏入这所院落,学着男主角的样子,半蹲马步,单手在空中划出“懒扎衣”,想象也随之进入到《太极》的剧情。
印象中,尚武之人都有谦逊的品格,特别是武功越高,越会在意掩藏自己的实力。在冷兵器时代,如果你是一个名气很大的练家子,便会不断有人为扬名立万上门挑战,那样将会永无宁日。所以民间高手注重“内敛低调”,不失为一个保身的法子。因此在陈长兴之前,“陈家拳不外传”的祖训无可厚非。
“陈家沟”也并不像太极电影所描述的那样,在柳暗花明处的世外桃源里。正相反,温县的地形一马平川,这里靠着黄河,自古以来作为决胜负生死的沙场的时候比较多,所以大概率可推断出在此安家的百姓祖上大都是彪悍勇猛的军人世家。在土匪横行的两朝更迭时刻,没有些武功,根本守不住家园。久而久之,“出武林高手”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陈氏太极拳入门总解》的序言中写道:明洪武年间,山西泽州人“陈卜”迁至该村,因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东沟),随着陈氏人丁繁衍,更名陈家沟。“陈卜”为陈家沟第一代,陈卜本人就是个练家子,精通拳械,还在村里办了武学社,开创了陈氏世代习拳舞械的家风。到了明末清初,陈家青出于蓝胜于蓝,终于出了一位武学奇才,即第九世“陈王廷”。他将祖传武术于结合平日抗击土匪的实战经验,以及中医经络学创编了一种新的内功拳种,之后还形象地按照阴阳转换理论,解释拳理,取名“太极拳”。
太极拳又传了六代人,到了陈长兴,开始打破封闭式教学,传太极拳于河北邯郸人“杨露禅”。关于太极拳向北京发展普及,《太极》电影里有一套说法,而民间又有另一个版本。
杨露禅三次潜入陈家沟学了十八年太极拳后,回到邯郸开了武馆收授弟子,很快名声鹊起,于是常常有人寻上门来比武。但基本上都被杨露禅打败。可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脚?拳脚无眼,最后还是打伤了人。眼看着要吃官司,杨露禅只好潜逃入京。
到了京城,为掩藏身份和行踪,做起了天义顺酱菜园张家的教书先生。然而没过多久,有天晚上,张家遭遇盗匪抢劫,危难之际杨露禅不得不出手,打跑盗匪。“会武术”这件事暴露之后,反而被张家推荐给了与其交好的端王。
此时又是一个动荡的时期,世界已进入大航海时代,欧洲的坚船利炮在渤海湾活动频繁,对东方大国虎视眈眈。受西方文化和先进科技的刺激,国人的危机意识高涨,京畿地区习武之风炽盛。
杨露禅在进入端王府之前免不了几场对决,被试探功底。然而京城诸多高手在他手下难以走过三回合。当时王公贝勒学拳者甚多,杨露禅凭着真功夫被端王聘为旗营武术教师。自此靠着王公贵族的强大影响力,太极拳迅速传播,光绪帝的老师翁同龢大学士观其武艺后赞赏:“杨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似猿猴、手如运球,犹太极浑圆一体也。”并书赠对联“手捧太极震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相祝贺……
又一个百年之后,到了21世纪,太极拳已被全世界所认同,各个国家,不分种族的太极拳爱好者多达几亿。人们从太极拳中受益,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在东方武术的滋润下,禁不住寻找太极拳的根源,于是这一天终于来到河南焦作陈家沟,拜访杨露禅曾经苦苦练拳的小院子。
杨露禅生于1799年,返故里约在1849年左右。前后三次入陈家沟,在这所院子学太极拳长达18年。如今冷兵器时代已经翻篇,众多古老武术流派没有了用武之地,逐渐没落。然而太极拳却仍然散发着勃勃生机,越来越火,成为与时俱进的成功范例,不得不说“太极拳”是中国文化传承中一个典型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