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弯迅读书”陪你读书
2021.8.1 晴
文字|弯迅
编辑|弯迅
大家好,我是弯迅。
今天继续陪大家读《情绪急救》中大家经常需要面对的第二种情绪——孤独。
虽然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同时与几个好友聊天,也可以横跨大洋与地球另一端的朋友建立联系,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孤独,甚至患上了严重的孤独症。
其实,决定我们是否孤独的因素,并非我们可以与多少人、距离多远的人建立联系,而是取决于人际关系的主观质量,也就是我们与社会在情感上隔离的程度。
换句话说,我们微信好友列表里的人,大都是泛泛之交,缺乏深厚的情感链接。何况大多数人为了生活而奔忙,每天所见除了领导、同事,就是客户、经销商,自然很难与他们建立深厚的友谊,感受不到亲近,难免感到内心的孤独。
所以,拥有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是过上快乐和自我实现的生活的关键,长期的孤独会损害我们最基本的快乐。孤独往往伴随着抑郁、睡眠障碍、甚至自杀倾向等症状。
而孤独对我们的身心健康的影响,让我们更难以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从而陷入到恶性循环中。
首先,孤独会使我们对自己和身边的人过于挑剔,对人际关系做出消极判断;
其次,孤独会使我们采取自我封闭的行为方式,进一步降低了我们参与人际交往的动力。
因此,孤独会让我们对自己和他人产生不准确的看法,并对现有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情况做出过于苛刻的判断。
我们会因为别人的眼神或无心的言语而感到被排斥、被伤害,从而拒绝再进行尝试,陷入了自我封闭的循环中。
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孤独往往发生在转折或变化的时候,比如转学、搬家、离婚等。这时我们感到脆弱无助、与社会脱节,就会下意识进行自我保护,力求减少其他人对我们的负面回应和拒绝。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不信任他人、抵触甚至避免与他人接触。
此时,我们不会主动寻求积极地互动,即使有人对我们示好,我们也不愿回应。
那么,如何治疗孤独呢?为了改变自我封闭的行为,开拓新的连接、深化现有的人际关系,减少孤独导致的情绪困扰,书中提出了6种方式:
A:挑战负面看法
我们要对自己的悲观想法说不,在脑海中预设接触到的人都是友好、热情的,而非假定别人对我们产生了不好的看法,采取行动,积极去融入其中。
B:识别自我封闭行为
及时辨别那些导致自我封闭的行为。人们倾向于用行动创造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也就是说,用行动来实现自己的假设。
比如我们认为别人对我们抱有敌意,所以与别人沟通时就保持着警惕,这种疏远很容易被对方察觉,从而使这段关系不欢而散,结果我们就认为自己的假设是对的,别人对我们确实有不好的看法。但往往对方并没有先入为主,只是因为我们的态度而采取了后续的行动。
C:站在他人角度考虑
换位思考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我们要学会接受别人看问题的视角,尤其是对熟悉亲密的人,更不能自以为了解对方而妄下论断。
比如在亲密关系中,其中一个总会想:“为什么他/她总是做不对事?”,而对方却在想:“无论我多么努力去做,她/他总是觉得我做的不好。”实际上,这都是由于没有一方愿意去花时间从对方角度考虑,如果任意一方理解了对方的苦衷,就能解决这种困境。
D:加深情感黏合
表达共情是情感的黏合剂,假设自己处在他人的情况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并将自己的想法有效的传达给对方。
洞察他人的感受,是为了更有效的传达我们的观点,所以不仅要懂得别人的感受,还要善于沟通。
还有两种疗法分别是E:创造社交联系的机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F:收养动物,让宠物来抚慰你的孤独。这两种方式也是积极有效的。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如果因为孤独而产生了强烈的情绪和痛苦,还是要去专业的医院找专业人士解决问题。
好了,今天就带大家读到这里,希望通过这篇让大家以后都不再孤独。
我是“弯迅读书”的弯迅,喜欢读书、关注个人成长,喜欢我的文字的话请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