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对立面的存在,并各自向相反的方向循环转化,是“道”的运动变化的规律和特点,柔弱无力,则是“道”的作用的发挥和表现。天下万物都产生于物质性的具体的“有”,而“有”又产生于抽象、无形的“无”(道)。
注释:
反:包含有两层涵义,一是相反、对立面;二是返,相互转化,循环往复。
有:指具体物质性的基本元素,它是构成万物的基础,又不同于具体的事物。
无:指抽象,无形的“道”。
“反者,道之动”,道是向它相反的方向运动。我们要跟着道走,道现在已经运动到相反的方面了,你得站在和自己相反的角度和立场,来分析和梳理同一样一个问题。这就是从道的运动中我们得到的“德”,获得的思维方式方面的德。每个人的正向思维水平都很高,站在自己的角度,站在自己的立场,都能把问题说得清清楚楚,头头是道,振振有词。可是我们都不习惯换位思考,对待同一个问题都不习惯站在和自己相反的角度和立场,分析梳理同一个问题。就好比我们写了一个阿拉伯数字“6”,但是坐在我们对面的人看到的是一个“9”。
“反”还有往返的意思,在第二十章里的一段话“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事物都是由小到大的,大了以后就离开了,就像小孩一样,长大了就会离开父母了。在心理上有一段时间是这样的,“大曰逝,逝曰远”,越走越远。“远曰反”,到最后又回来了。很多的小孩都以为父母对自己还不够爱,老觉得爱在远方,到处去寻找。这些经历了之后再回来才会发现原来最爱自己的人就在身旁。有这一个经历,我们对这个问题才能够有真正深切的体会。这个妙就妙在“过程的重要性”。
返璞归真在我们中国文化里的影响非常大,在中国的艺术之中,所强调的都是返璞归真的境界。人格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人生经历的多了才发现,其实平平淡淡才是真,“返璞归真”才是真。“朴虽小,天下莫能臣”,朴实厚道,你别看这事情不起眼,但它却是力量无穷,古往今来最不缺的就是所谓的聪明人、心眼多、套路深的人。厚道才是最高的聪明,返璞归真才是最高的人格……这些依然是“反者,道之动”的具体例证。
“弱者,道之用”,千万不要以为老子这个人看不到强的作用,有些事不强是没有办法去做成的。在第三十三章讲的“强行者有志”,但是为什么叫“弱者,道之用”呢?因为在老子那个时代,大家都觉得强才能把事情做成。强才是硬道理,大家都只看到强,这不就偏颇了吗?所以老子强调,其实大家忘却了和强对立的那一面——弱,弱和强拥有同样的智慧力量,所以老子强调“弱者,道之用”,它是道具体作用的体现。所以老子在第七十八章里讲“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在第四十三章里讲“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坚”,第三十六章讲“柔弱胜刚强”……在当时的环境,大家看中的事情而言,这个“弱”被大家远远地忽略了,所以老子强调弱的作用。
最后这句话涉及“本子”之间的参照,我们的通行本里边叫“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说法是不对的。因为老子在讲有无相生,没有哪一件事情是只有“有”或者只有“无”的部分,那就不统一,就不属于道了。所以这句话中间有一个“有”字是多出来的,我们根据楚简本重读一遍这句话的正文:“天下万物生于有,生于无”,这不就是有无相生吗?哪怕天地开始的时候,我们看不见,浑然一体,不也是“有”和“无”两个方面都存在吗?天下没有哪一件事情只有“有”或者只有“无”,都是“有”和“无”的统一,有形无形的统一。如同我们人一样,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