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到底是什么?《心理治疗中的依恋》提出,非语言沟通的品质,决定了婴儿的安全感或不安全感-同样也决定了婴儿如何感知自己或自己的感觉。
说到依恋中的安全感,不得不说一个著名的“陌生情境实验”,婴儿和母亲在一个到处是玩具的房间,妈妈在时,妈妈离开时,妈妈回来时,陌生人进来时的不同反应,把孩子的依恋模式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和矛盾型三种。安全性的婴儿,当妈妈在时,可以独立探索,把妈妈当作安全基地,妈妈离开会伤心,妈妈回来后再次感到安全,继续探索。回避型婴儿,当妈妈离开时无动于衷,妈妈回来后也貌似妈妈不存在一般尽管自由探索。矛盾型婴儿的表现是,妈妈离开时痛苦不堪,妈妈回来时不断的缠着妈妈,对妈妈的安慰表现愤怒或者被动,完全没有心思探索。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安全感在关系中,是内心相信对方,把对方当作自己的安全基地,无论对方在空间上在一起与否,都可以自由探索,并坚信安全基地的存在。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自己对于孩子是安全的,是孩子内心的避风港。我们如何做才能做到呢?
家长首先自己是独立的吧?这样我们才可能是孩子的依靠。
其次,家长自己要自信吧?相信自己有力量有能力做好自己,做好孩子的安全港湾。
既然我们要做孩子的安全港湾,那我们自己的内心首先需要平和的吧?人们喜欢把家比作港湾,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平和心态,父母之间的互相关爱,就是一个平静的港湾,假如你本身一惊一乍,一点风吹草动就摇摇欲坠,或者你和爱人整天互相猜忌指责,那么这个港湾就不再是平静的,是暗潮汹涌,是暴风疾雨前的沉寂,孩子如何可以依靠?
我们说,跟随孩子的成长步伐,吃喝已经无法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家长需要不断学习成长,方才能让孩子把你当作可以依靠的目标。这也是为人父母的真正意义所在。当,孩子在遇到困难时,最先想到的是你,并愿意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第一个想到告诉您,您可以说是没有白白做孩子的家长啦。
做孩子的安全港湾,不意味着要凡事替代凡事包办,这往往是中国式父母的弱点,尤其是独生子女的时代,孩子被溺爱被替代包办,以至于剥夺了成长的权利,导致孩子无法具备自己相应年龄应该拥有的能力,继而产生自卑无能感。如今,很多成年后依然窝在家里不出去工作的孩子,许多啃老族…看似和父母形影不离,貌似有父母依靠,其实,他们已经成了“畸形依恋”,实际内心完全没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