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董小琳
今年,宫斗剧特别火。
先是《延禧攻略》,后有《如懿传》。
有一阵,手机上满屏都是清宫里的那些事。
然后,就有了像“回到古代,你是皇宫里的谁?”这样的测试。
带着二维码,整个朋友圈测得不亦乐乎。
有的人感叹,真准!
有的人却说,怎么会是她?!
明明自己平时少言寡语的,可结果却是牙利嘴尖的魏璎珞。
我们暂且不说这些测试是否科学,就问:
为什么现实中的自己与测试结果,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前两天,儿子跟我说:妈妈,我有两个愿望。
--欧?是哪两个呢?
--我想长大了当一名厨师。
--哈哈,不错。那另一个呢?
--另一个有点复杂,我想孵一只小鸡。
--啊?哈哈,那不如我们现在就开始吧。
开篇这两段,看似风马牛不相及。
实际上,说的是同一件事。
那就是:你是谁?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测试的结果,很有可能是你想当而没有当成的人;
而孩子的话,则是每个人儿时都有过的梦想。
小时候,我想当科学家、音乐家、画家、作家;
现在,我在朝九晚五的格子间里做着PPT……
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己?
我们今天读的书,就叫《去当你想当的任何人吧》。
作者是美国知名作家,伊丽莎白·吉尔伯特。2006年出版的小说《美食,祈祷,恋爱》是她的代表作,目前已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畅销全球。并且,在2008年,吉尔伯特还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全球百大影响人物”之一。
在这本书中,作者不仅和我们分享了她成为作家的成长历程,更是将人生比作了一场寻宝游戏。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每个人都能够发现自己内心中,那深埋的宝藏。
我们总会有很多想法和念头。
但是,大部分都只停在了想想的阶段,就再也没有了下文。
想去一个地方旅游,可总没请出假来,结果还是每天在同一个地方打转转;
想找一个人好好谈一场恋爱,可是想到曾经受到的伤害,最终还是孑然一身;
想回到母校,再怀念一下青涩的学生时代,结果等到旧校舍都拆了,还是没有腾出时间;
……
这些,还是我们有能力去做,只是没有行动的。
很多人就已经止步了。
那么,当初那个想当画家的孩子,又去哪里了呢?
因为妈妈不同意,她说当画家没出路;
因为一起学画的丫丫比我画得好,自己的天赋不够高;
已经上有老下有小了,再提这事,恐怕太晚了吧;
……
有太多的理由,让你失去了生命中的更多可能。
然而,作者吉尔伯特说:
我们不应对明快的色彩,新奇的声响,无私的爱情,冒险的抉择,陌生的体验,奇怪的尝试,突然的变化而感到恐惧。
反而应该尽可能地将这短暂的人生,装点得丰富多彩。
因此,作者就是直面恐惧,勇于践行的范例。
然而她并非天生如此。
从小胆小怯懦的她,在母亲的坚持下,在某一天清晨突然发现:
自己的胆小很无趣。
为什么是无趣?
这样说吧,有人约你去滑冰。
也许你会想:我不太会啊,很有可能会出丑。
于是,你回答了“不”,然后一切照常。
后来,又有人找你去练瑜伽。
可是想到要拉筋抻腿的,你又害怕了。
于是又说了“不”,一切照常。
……
胆小的人,永远生活在“不+照常”的模型里。
没有意外,没有惊喜。
就像一个缩在壳子里的小海螺,生命的宽度与深度,都十分有限。
如果回答“是”,会发生什么呢?
你会体验到,从颤颤巍巍到冰上华尔兹的蜕变;
你会从呼吸间,感受到与自然合为一体的通畅。
因此,当儿子说第二个愿望有点复杂时,我立刻去厨房拿了一颗鸡蛋。
就算最后失败了,至少儿子能体验到,生命在孕育的过程中,努力成长的样子。
这就足够了!
到这里,这本书的阅读,就要告一段落了。
这篇书评并没有面面俱到。
因为我觉得,阅读一本新书,本身就是一种探索和体验。
你,来不来呢?
如果你回答了“是”,那我们不妨再接着聊一会。
(哈哈)
我想再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灵感是什么?
经常听人说,所谓灵感创意,都是可遇不可求,飘忽不定的东西。
没人能解释清楚。
但在这本书里,灵感是一位主动找上门来的朋友。
她想与你合作,借你之手,用恰当的方式,将自己呈现给这个世界。
万一在创作的过程中,你被意外事件打断,她会主动做出抉择——
或者守在你身边,直到创作恢复正轨;
或者离开,寻找下一位合作对象。
如果你曾经和灵感合作过的话,此时一定会会心一笑。
没错,就是这种感觉!
“我的两臂感到了一股凉意,后颈的汗毛忽的立了起来,同时感到有些难受和眩晕。”
“这种感觉就像是坠入了爱河,抑或是在悬崖峭壁上观赏着一处美丽迷人却又危险可怖的风景。”
这就是灵感来敲门时的感觉。
如果你回答了“是”,和灵感签下了合同。
你们将以伙伴的身份,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创意作品。
而不是传说中的:谁拥有谁,谁支配谁。
这就是作者口中的创意生活。
从“是”开始,与灵感为伴。
拥有梦想,又活得现实。
从此,你的生活将随处遇见奇迹,发现宝藏!
—END—
不是在读书,就是在码字的小琳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不妨点击下方红心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