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万·伊利奇之死》筆記


>> 除了这一死亡唤起每个人考虑职务上的调动与可能的变化,能够与这场死亡相随而来的那些事,相近的熟人之死这一事实本身,在所有听闻此事的人心中,如往常那样,唤起了一种喜悦之情,即死的是他,而不是我。

>> 夫妻生活,虽然提供了生活上的某种便利,但实际上却是非常复杂而沉重的事情。

>> 这是一些小小的岛屿,他们只是一时依附,然后又再度放归深怀敌意的大海,其表现就是相互的疏远。

>> 问题不在盲肠,不在肾脏,而是在生与……死。是的,有过生命,它正在离去,离去,可我无法留住它。

>> 凯伊是人,人是必死的,因此凯伊是必死的。

>> 一切都是一个样子,这一切都是无尽的白天和黑夜。哪怕快一点儿呢。什么快点儿?死亡,混沌。不,不,一切总比死亡好!



>> 一个人待着的苦闷实在可怖,总想叫个什么人来,但他预先知道,有别人在更糟糕。

>> 而离童年越远,离现在越近,快乐就越渺小、越可疑。

>> 婚姻……是那样不经意,有失望,有妻子嘴里的气息,有肉欲,装腔作势!还有那死一般的公务,种种对金钱的担忧,就这样过了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一切都是一样。越到后来,越是死气沉沉。

>> 人人皆是伊万·伊利奇

>> 人人皆是伊万·伊利奇

>> 我的生活陷入了停滞。我呼吸、吃饭、睡觉,我不得不做这些事;但是没有生命,因为没有我认为可以合理实现的愿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一向年光有限身 毫无疑问,这世上“凡人皆有一死”。 中国人一向很少谈论死亡。在家时偶尔说句不吉利的话,都会被长...
    洗溪星辰阅读 5,499评论 0 0
  • 这是托尔斯泰六十岁时写的一则短篇小说,也是他最具有艺术性、最完美、最成熟的作品。我初读了一遍,本来要等到《堂吉诃德...
    海蓝夏日阅读 4,863评论 24 21
  • 《克莱采奏鸣曲》,《伊凡·伊里奇之死》以及《三死》是托尔斯泰的三部经典小说。《克莱采奏鸣曲》描写的是一位俄国的绅...
    Huntelaar阅读 2,833评论 0 0
  • 结束了3天的出差之旅,即将奔赴回家的路。 在这期间,读了两本书,一本是米兰昆德拉的《庆祝无意义》,另一本是托尔斯泰...
    阿伟读书成长阅读 421评论 0 1
  • 这事是在前一年俄历十一月。 在圣彼得堡遇到伊万诺夫时,他正顶着寒风醉薰熏地在路边,穿着一件又破又旧的军大衣,胡须上...
    呆蛙阅读 4,461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