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救赎(2)
-----第四次教育行走宁波行
一
余年初先生的《左右是个故事》,让我看到一个企业家的担当与忧思。余先生的很多话很直白,能够真实的表达自己。似乎在教育行走这个会场,一切伪装都以褪掉,有的只是赤诚相对。我来自偏僻的西北,哪里也有很多的暴发户,很有钱。他们热衷的事情不是教育,不是公益,而是修建庙宇。在西北的大多数地方,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就会有庙宇。这几年,庙宇的修建愈演愈烈,动辄几百万。庙宇兴起的同时,乡村教育正在消失。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山村有庙宇,却没有学校。这些富人原因把大把大把的钱投在修建庙宇上面,可能为的是获得神灵的庇佑。而修建学校,富人的孩子不会在小山村读书,他们不会投钱。这是富人与富人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是钱的问题,而是价值观、世界观的差异。更重要的是一种对于社会、对于人类的担当的差距。我也想到,我们现在的教育习惯于关注孩子的成绩,关注孩子的成功,却忽略孩子的基本的真善美的教育。我似乎感觉到,除了钱,还有更多的追求。作为老师,一直被职称、荣誉绑架。不合理的制度决定一部分的老师不能够获得应有的东西。当我们看穿了没有希望的残余教育之路,大脑中跳出的除了混日子,还是混日子。此刻,即使我们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我们还应该做出有意义的事情。我们的价值不仅在于钱,还在于用我们的行动影响能够影响的人。
二
光华的校长和厦门英才学校的校长,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正常的校长和教师的员工的关系。我认为的正常的关系,校长能够爱护老师,能够公平地对待老师,能够让出力的老师流汗不流泪,能够让老师得到发展。校长能够倾听老师的意见与建议,能够和老师坐在一起商讨事情。校长对于学校的贡献不仅是高升学率,高分数的学生,而且应该是留给学校一支高素质、有上进心、擅钻研,有教育情怀的教师。校长对于学校的贡献不是给学校盖了多少楼,硬化了多少校园,而是让学生爱学校,老师爱学校,形成属于本地学校的特色与文化,而这种文化不受校长的变动而改变。校长对于学校的贡献在于能够形成一套合理的制度,让学校的事务不会随着校长的变化而变化,形成制度治校。校长的眼光不要仅停留在升学率,高分数的学生,而是要把目光和心思用在大多数的学生。我们社会的发展,靠的是大多数没有高分数的这层学生来支撑。他们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我们社会的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我们的以后社会的生活质量。善待默默无闻的学生,让他们形成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让他们享受到尊重、认可、努力、诚实等等人性可贵的品质。若干年之后,他们会换我们一个高素质的社会。我们的校长和学校欠这层学生的债。因此,现在社会各种层出不穷的奇葩事件,都是我们曾今欠下的孽缘。
一个老师能够遇到懂教育,聊教育,关心教育的校长室幸福和幸运的事情。现在很多的校长,关注的不是教育,是政绩,是仕途。他们谈论的是政界的升迁,,谈论的是怎么惩罚老师,怎么把利益最大化等等。什么都关心,唯独不关心与教育有关的话题。老师和学生只不过是他们仕途升迁的棋子,没有尊重可言。
三
扈永进老师的讲座听后,内心感到了一种莫名的悲哀。他对于教育问题的深刻认识,让我这个曾今处于理想状态,曾今对于社会了解很肤浅的老师,似乎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内心还有一点点抵触的情绪,还自大的感觉到,这个老师怎么能够这么激进呢?后来,我慢慢的回味老师的话语,老师的担忧。我才感觉到有一种对于社会的热爱是冷酷的。他们关注社会的发展,他们敢于面对社会的阴暗面,敢于通过另一种方式热爱社会。其实,这种深沉的爱会让很多人接受不了。我们这些俗人,也许习惯了糖衣炮弹的宣传,习惯了听好话。爱不是说好话,不是歌功颂德,有时候也是赤裸裸的刮骨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