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史的基本立场是:第一,必须摒弃以往世界史研究中那种以国家为单位的传统思维模式,基本叙事单位应该是相互具有依存关系的若干社会所形成的网络;第二,在世界历史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不能以某个国家的发展代表全球发展的整体趋势,全球发展的整体趋势只体现在真正普适于所有社会的三大过程(即人口增长、技术的进步与传播、不同社会之间日益增长的交流)之中;第三,在上述三大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不同社会之间日益增长的交流”;第四,从学术发生学的角度彻底颠覆“欧洲中心论”,所谓“欧洲兴起”只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个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从中挖掘“普适性”的“文化特质”只能是制造神话;第五,在考察一个由若干社会参与其中的历史时间的原因时,要充分考虑其发生的偶然性和特定条件性。值得强调的是,全球史重视比较研究,但是这种信息论必须建立在相互影响的基础上,并认为这些影响以一种对话的方式,把比较对象进行新的整合或综合为一种单一的分析架构。
从全球化早期形成的历史来看,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产生过程基本一致,它既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也是其结果,其策源地在欧洲。
至18世纪中后期,欧洲因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迅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逐渐减弱。在欧洲人的心目中,中国从他们向往和学习的对象逐渐变为落后和批判的对象。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不相信除了华夏文明以外,还有类似或更高的文明存在。就18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准来说,中国人完全可以这么自信,因为直到19世纪初期以前,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根据麦迪逊的估计,中国将近占当时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1/4,与整个欧洲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当。“中国既不需要进口,也不需要出口,他们可以没有对外交往而安然相处”,“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料——棉布、丝绸和皮革。中国拥有这些大宗物产,还有无数土特产品,他们实在不需要从外面网购买哪怕是一分钱的东西。”
此前很多人指责清政府目光短浅、妄自尊大、反对通商,这可能是不太公正的,并没有设身处地的从当时中国的实际处境来评价,不是历史主义的态度。中国人拒绝同西方建立新式外交和通商关系的根本原因,一是中国无论在生产(包括农业、手工产品等)还是在贸易上,都完全能够做到自给自足,无须外国的参与;二是因为中国对外世界的无知,对现代国家理念的无知,中国人仍持前近代的思维方式。
19世纪才是真正的茶叶世纪,中国向全世界提供了最好饮料,为全人类做出了贡献;茶叶在19世纪影响了全世界,更直接影响了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英国。可以,在这个世纪中国不但没有得到回报,反而蒙受了耻辱,英国人接受了来自中国的最为健康的饮料,却“回赠”给中国罪恶的毒品——鸦片,使中国人遭受鸦片毒害达百余年,成为真正的“东亚病夫”。因此对于中国人来说,19世纪同样是鸦片的世纪,是耻辱的一个世纪。
茶叶贸易不仅在19世纪的中国经济中非常重要,在国际贸易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茶叶在19世纪成为一种全球性商品,不仅对中国经济影响巨大,对世界经济发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可以这样说,中国真正同西方世界发生紧密的联系是从茶叶贸易开始的,而19世纪发生在中国的许多重大事件亦直接或间接与茶叶有关。
汉代以来,“盐铁”一直是政府专卖品的代名词;唐宋以后,“盐茶”或“茶盐”取而代之,成为政府专卖品的代名名词。
至乾隆年间,歙县人在北京经营的茶行就有了7家,茶商字号166家,小茶店数量更多。
茶叶作为商品通过海路向西方输出,大概起自17世纪初期。尽管后来英国一直是欧洲茶叶的主要消费国,但在向西方各国介绍和输出茶叶的最初阶段,荷兰人功不可没。在整个17世纪和18世纪初期,荷兰是西方国家中最大的茶叶贩运国,而且是在荷兰人首先充分认识到了茶叶的好处后,由荷兰人先后将茶叶传至法国(1638)、英国(1645)、德国(1650)和美国(17世纪中叶)。1651-1652年,阿姆斯特丹举办茶叶拍卖活动,茶叶成为独立的商品。阿姆斯特丹自然也成为欧洲的茶叶供应中心。
1795年以后,荷兰因为拿破仑战争,国内社会动荡,政权更迭,对华贸易额才急遽下降,直至退出,到19世纪以后,就彻底让位于英国商人了。
总之,18世纪的世界正在发生很多根本性的变化,世界正在变小,相互间的关联在增强,尽管中国对这些变化几乎一无所知,但客观上却无法置身事外,中国人正慢慢地被动感知这些变化。其中,国外茶叶大量需求就是中国人被动感知外界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1834年4月22日,东印度公司被解散,从而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19世纪前中期中国茶叶出口主要是面向英国,大约在19世纪末期逐渐转向俄国。
中国茶叶出口之所以大起大落,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市场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即受制于国际茶叶市场,出口多少完全是需求方决定的,一旦需求方发生变化,茶叶的出口量和销售价格就会发生巨大变化。
茶叶是中国19世纪最重要、最大宗的出口商品,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本来应该有机会籍此实现农业的大改造。
中国近代茶叶贸易衰落的原因归结为以下三点:
[if !supportLists]第一, [endif]茶叶生产方式落后。
[if !supportLists]第二, [endif]茶叶质量不稳定。
[if !supportLists]第三, [endif]茶叶后期加工水平低。
战争以后,鸦片贸易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香港和上海成为鸦片转运中心。
侵华英国主要由印度派遣,经费也主要由印度筹措,因此奥克兰对侵华英军的作战行动有一般指导权,中英谈判中,英文坚持占领香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采纳了奥克兰的意见。鸦片战争后不久,英国人统治下的香港就成为鸦片转运中心和走私者的天堂,香港俨然就是走私鸦片的天然大货栈,永远不会沉没的鸦片趸船,走私受到英国的保护和支持。
1850年代,上海开埠后在中国进出口中的地位迅速攀升。随着上海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中心,鸦片的进口量也迅速增加,上海成为世界上进口鸦片的最大口岸。
1847年,从上海进口的鸦片已经占全国进口量的49.6%。
19世纪中国的鸦片史,读来让人心酸:从严禁、弛禁、开禁到自种自吸,乃至最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鸦片生产和消费国。也就是说,中国人从侵害到自我损害,从开始丧失自尊到最后毫无自尊,这是一个被屈辱和自取其辱的世纪。清政府既然无力阻止鸦片的进口,也无力阻止鸦片的吸食,于是全社会放任自流,毒品肆虐,中国人深陷灾难之中。
——仲伟民:茶叶与鸦片: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