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让生活更美好

这是六上三单元习作,本单元的的定位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在本单元,学生要学会的能力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段落,从阅读目的出发,对阅读信息进行筛选、定位。

与阅读目的相关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阅读目的相关的,需要精读细读。与目的无关的内容,要跳读、略读。同时,有的需要梳理出过程和方法,有的需要概括事件,有的需要做批注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所以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学生要选择圈画、梳理、速读、预测、前后勾联等阅读方法。

也可以这样说,这一个单元,是将小学阅读策略统整性的单元。学生在这里学到的不是一种策略,而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段落和阅读方法的训练。

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对本单元的习作进行一个清晰的定位。他不是简单的写诗文,写景文,或者议论文。严格意义上来说,他的文体很宽泛。

因为题目给出的是半命题作文。在这里只是给出了一个观点,学生要根据自己的观点和选择题目,进行有效的选择。

比如说:如果学生选择“诚信让生活更美好“。他完全可以借助一件事儿,在这个事件的描述当中,让读者感受到诚信是一件美好的事儿。当然也可以选择另一种文体,把诚信让生活更美好当做一个观点,从不同的方面举例子,可以是具体的事例,可以是名人名言,那么这样的描述就偏重于议论文。

如果孩子选择的是:创意让生活更美好。他也可以借助一件具体的事,写清过程,在做事的过程当中,让读者感受到他的创意无处不在,而且创意确确实实让他的生活更美好。他也可以写成一篇小散文,从创意出发,以让生活更美好为落脚点,在这个过程当中,写一写创意的美好。当然也可以写成议论。

所以在本单元的习作问题上,没有办法给出孩子具体的要求,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就出现了一大难题。究竟选择什么文体?如何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对于部分优等生来说,经过老师轻微的点拨,完全可以理解。可是对于部分暂时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来说,确实就有一些难了。

在教学过程当中,我采用了三段式。

1.什么让生活更美好?在第一段要做出清晰的选择。
2.我提出了这个观点,我要拿什么来证明让大家更信服。所以在这里又结合了在本单元词句段运用中,清晰表达观点的方法(条目式总分结构)。
同样在这一段,如果我不想运用条目式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想用一件事儿来证明观点。我应该如何选材?
3.最后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什么让生活更美好?

在实践操作当中,三段式中的第二个环节。如果选择了第一个以条目式证明观点,学生的作文写的还可以。但是当孩子们选择一件事儿来证明观点的时候,就出现了跑题现象。

小孩子都是洋洋洒洒的,把这件事儿写的非常清楚,最后发出感慨。比如有的学生说,微笑让生活更美好,他选择了一件事情。在前半部分他会创设一个情境,受到了什么挫折和伤害,当时的心情怎么样沮丧,然后回到家里看到妈妈之后,妈妈的微笑治愈了。到此结束。

这样的表述,有些喧宾夺主。并没有体现出微笑让生活更美好。所以在针对这一部分孩子的习作,我再次提出建议:

1.前边的情境创设,略写
2.当妈妈给予微笑之后,自己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详写
3.如果可以,在得到微笑之后加上环境描写可以使文章更加出彩。
4.还要再写一写得到妈妈的鼓励与微笑之后自己发生了什么行动上的改变。

在这样的提醒之下,学生的作文有了明显的提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