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的相遇和在一起,都是一种新的体验,再一次在线下一起读这本书,一起碰撞感觉又是那么不同,更重要的是P.E.T.给的这个场,辰安老师营造的这个场。
一、妈妈的小心思---我曾经经历的,不想再让孩子在经历
通过每位妈妈的诉说,其实我意识到,我很多内心隐藏下来的介意的点,比如,多子女想要公平对待,做不到时的鸡飞狗跳;不想承袭父母权威式养育,让孩子享受自己从未享受过的待遇:小时候不被允许做的事情,一定允许孩子做;小时候没有给予说的权利,自己有了孩子,一定认真听孩子说;孩子难过哭,伤心的时候,老母亲也心疼不已。
有的时候,想自己可以给孩子更多的接纳,可是也想给自己更多的空间和接纳,做不到的时候会很纠结;有的时候知道孩子其实没有什么,但是会莫名的有情绪,感觉自己也不受控制。其实,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给自己的情绪一些看见,一些表达,一些流动,让自己多一些空间来承接孩子,先照顾好自己。
尽管我们想无条件的接纳孩子,想要无时无刻的接纳孩子,给孩子足足的爱,当我们做不到的时候,就会自责、内疚,我们忽略了,我们是真实的,有七情六欲的人,有自己的情绪、想法,所以真实就好,爱他人如他人所是,爱自己也如自己所是。
二、冲突时的常用思路---【父母赢、孩子输】【孩子赢、父母输】
好像好多人都是权威式养育长大的,也就是有冲突的时候,大多数都是【父母赢,子女输】的状态;当我们长大为人母,就想让【孩子赢,自己输】,一方面这样做感觉是爱孩子,不让孩子在遭受自己小时候的经历,一方面也好像是自己小时候的一些经历的安慰剂,似乎是自己经历一次赢。我们在想着让孩子赢,自己输,可是遇到冲突到无法自控,无意识的时候,就会把自己原生态的从父母承袭的【父母赢、孩子输】的方法,惯性反应,用出来,用完之后,作为妈妈的我们又会内疚。P.E.T.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双赢法,又叫第三法,既满足父母的需求,又满足孩子的需求。
三、问题归属---谁拥有问题
每一次遇到问题,首先,先问自己,“现在谁处在问题区”
谁拥有问题是指,谁有情绪,谁有未被满足的需求。
谁拥有问题,对自己负责,先把自己整理到无问题区。很多时候,感觉都是父母原本就有情绪,所以把自己的情绪找个方式表达流动出来,让自己更平和,平静,更有助于我们带娃。
有的时候,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们会不接纳孩子当下的那些表现,会有评判,然后自己也掉坑里也有情绪。
当我们还可以撑住的时候,可以先把自己的情绪打包,继续倾听孩子;如果情绪撑不住了的时候,可以先找个地方让自己的情绪释放表达出来,先照顾好自己,即使当下发火也是ok的,接纳自己,接纳真实的自己。
四、问题归属对应的技巧
孩子拥有问题---倾听(听)---女儿因为累不想去上武术课,哭了起来
父母拥有问题---我信息(说)---妈妈看见儿子对着别人比划奥特曼的一些动作有些担心
双方拥有问题---双赢法(第三法)---儿子搬滑板车上楼梯走了30分钟
双方无问题---关系技巧---一起玩耍,表达爱,存钱(爱的储蓄罐)
该听时听,该说时说,不混乱
五、关于女儿上幼儿园不敢上台去讲话
从女儿上早教开始,很少愿意去老师那边做个自我介绍开始,到现在的幼儿园很少上台讲话,我一直是有些介意的,我想要让孩子勇敢、大方的去表达。
辰安老师说,放松的状态最好。
我突然觉察到自己,很多时候,给到孩子的都是紧张的状态,都是绷着的,也许是我自己的节奏是这个样子的,我也特别想要放松的感觉。
我不想要去要求孩子,你要怎样了,你要勇敢去上台讲话,她舒服了,放松了,就是最好的状态。
再重新浸泡在一起,感觉真的很棒,一遍遍滋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