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体关系第二次关键词整理,我们又深入了解了很多对成长具有意义的词汇,到这个阶段,如何真正理解之并在生活中应用,是很重要的循环,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除了理清这些概念,也需要更深的了解形成路径,还有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解决方案。
什么是过渡性客体?
过渡性客体是第一个 “ 非我 ” 所有物( the first not-me possession ),最早出现在孩童的玩耍中,也是艺术经验的前导指标,它不是母亲所给予的,因为过渡性客体是儿童自己发现或创造的。它甚至比母亲重要,是儿童“几乎无法切割的一部份”。常被用来代表过渡性客体的物品包括一条毯子、一件旧衣服、柔软的玩偶或是呀呀儿语、不断重复的动作等 ( 有些儿童甚至会创造旁人无法理解,但对其有特殊意义的话语 ) 。这些物品或声音并不是过渡性客体本身,真实的过渡性客体是介于拇指与外在客体 ( 那些柔软物品或特殊声音 ) 之间的东西。 温尼科特指出,“(过渡性客体 ) 与外在客体 ( 母亲的乳房 ) 和内在客体 ( 被内摄的乳房 ) 都有关系,但独立于两者… 当然,并非这些外在客体具有过渡性。它们代表婴儿由与母亲融为一体的状态至认知母亲是外在且分离的客体的过渡时期 ”。对婴儿而言,此客体有令她感到舒适安慰的作用,能对抗焦虑、寂寞,且能帮助她安然入睡。过渡性现象的本质与过渡性客体相同,唯它是涵盖性更广的用语。
老T:自体客体——分化——边界——玩具——游戏
原始游戏——全能控制与投射攻击性
2、游戏——心智发展的重要结构式,趣味、关系、挫败和欲望,坚持与不断演化,原始级到创造性开拓性
游戏模式——全能控制、未分化、绞缠,迎来告别(恋爱——关系维度,全元素式的恋爱——阅读,与内心对话的经历。)
恋爱带来的剧烈痛苦——自体客体未分化导致的震荡。
在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一书中指出,“当一个新的生命降生时,它自身就具有一种神秘的本能,会告诉自己该怎样活动、形成什么样的特性以及怎样适应环境等。”
捕捉儿童敏感期,在这里成为了关键,在老T理论的基础上,我想作为母亲或者一名老师,我们如何理解儿童的敏感期?或者说我们如何理解儿童就很重要了!因为无论是过渡性空间或游戏,都是儿童在成长过程得到父母支持,理解与响应,自然而然的成果,想来全元素式的阅读或恋爱都是儿童发展被尊重体现出来的部分,在书中提到的儿童敏感期的特征:
儿童的敏感期拥有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本能。这种本能对儿童的影响力非常惊人,如果这种本能受到破坏,就有可能使儿童变得体弱、缺少活力。虽然成人对儿童的敏感期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如果如果儿童在其敏感期没有按照敏感性的“指挥”行事,他们就会永远失去这种天赋的力量。
儿童在敏感期能够学会自我调节,并通过自我调节去掌握某种本领。这就像一束光照进了我们的内心深处,电池给机器源源不断地提供了电能一样。正是这种敏感期所具有的特性,使儿童对一切都充满了热情和动力,他们能轻松地掌握各种本领,他们所做的每一次努力都使自己的能力大大增强。儿童以这种独特的、强烈的方式与外界世界建立起了联系。
儿童在敏感期拥有一种特殊的内在活力,能够以惊人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吸收和学习。一种热情耗尽之后,另一种热情随之燃起。在这种节奏支配下,儿童不断地去征服世界,这一切使他们感到十分幸福、满足。
儿童不仅仅对某些事物具有内在敏感性,他们还具有利用这些事物促进自身发展的独特潜能。
儿童在敏感期发脾气可能是他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一种外在表现,也可能是他们对某种危险或杂乱无序的警觉与反感。
什么是客体?
能量投射的承载物,而最伟大的能量格式就是趣味与无止境的探索。
承载物的气质:了解自己本身的格式。
客体是有时限的。
自旋:客体维度的自旋和他旋。
自体:
你所有的人格的总和
人格面具(特质)与社会面具(社会心智)
自体的愿景与趣味的链接程度决定了你整体人格维度与能力。
自体的自旋与维度(对资源的辨识与链接能力,走出舒适区的愿望与驱离控制能力)
客体关系的意义与价值:
资源的整合(个体资源链接群体资源)
情感发育的基础(边界、尊重、尊严)
生命意义的传承
客体关系的生命力与新陈代谢的演化性动力系统。
从类型学的角度看,内倾性格的人更为注重自体的内建与自旋,而外倾容易在迎合中失去自我,但从个体化进程来说,包含的面更广,在那个层面上个体的内倾和外倾分类都不再显得明显,而是根据需要来使用,人本身就作为使用的管道,客体关系就是人和人之间的交换,作为一个独立主体,我们需要明了,在一段客体关系中,我们需要的哪些部分,如果我们认不清,反而在外在追求一个“完美”客体也许说明我们身处全能控制的领域之中,这时候人的安全半径会显得狭窄封闭,且较少具有包容性,所以,一个具有充分了解自己,并能不断突破自己的人才能真正穿越这些原始的束缚,活出一个自在的生活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