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30日 星期五 晴
精彩预告: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秦始皇帝游会稽,籍观之曰:“彼可取而代也。”
除去雄心壮志,你心中的项羽,还有怎样的评价?
是否会有惋惜之情??是什么最终造成了他辉煌的一生,以及悲惨的结局呢?华老师带你一起玩历史,一起品读项羽,回去那个年代,和他走一遭!
主讲:华桂玲
主持:王 靖
D J: 邱亚娟
场记:王 靖
时间:2018.11.30早上5:30-6:30
地点:育心经典.进泥之家YY语音频道13370530【文化讲堂】
虽然之前从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中有看过项羽的故事,但是没有去思考项羽为什么会走到最后自刎乌江,这一切的根源是在哪里呢?
听完华老师今天的项羽本纪才明白项羽原本有着成功的条件,为什么又失败了!根源就是项羽从小是他叔叔项梁带大,所以说:成也项梁,败也项梁。
项羽出身贵族,拥有的资源比刘邦不知道强多少倍,但是到最后,却自刎乌江,为什么?项羽,没有养正,缺少了坚持,毅力,以及承受力。而这个根本,就是他的叔叔项梁没有尽到养正的责任和义务。他从小不爱读书,想学习剑法,那就去学剑,觉得学剑没有意思了,想学习兵法,那就去学习兵法,最终兵法也没有学成,都是半途而废。这样的成长经历,造就了他最终的失败。所以,咱们妈妈们也是一样,不单单是教育孩子,对自己也是一样,只有自己做到了正,才能给到孩子正。
现在这段时间就在努力弥补对孩子以前缺失的爱。
以下是华老师课程场记:
今天学习项羽。
虽然项羽并没有实现他一生的抱负,但是他却成为千古流名的人物。
项羽给到我们的印象一个力大无穷,棱角分明,飞扬跋扈。
项羽名籍,字羽。是楚国大将的后代。
是因为受封于项而得姓。
贵族出身。
类似于我们现在网红年代的王思聪。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一个人物。
非常有主见,跟着叔叔项梁一起长大,叔叔非常用心培养他,
最初读书,后来就学剑,要学什么怎么学,他都是有自己的主见。
从读书,到学剑,到兵法,他都没有坚持和深入学下去。
虽然叔叔很用心培养他,尊重他的决定,但是这样的不坚韧,为他的后来埋下了隐患。
他最大的特点是力气大。
当时的少年都非常惧怕,忌惮他。
这种对他的惧怕,也无法使他有凝聚力。
我们现在讲《史记》,如果读原文,体味会更深,古人用字,言简意赅。
每一个字都有其深意,只有读原文才会有深刻体悟,如同我们读经典,素读原文是一样的。
秦始皇是出乎自己国家的热爱,走遍自己国家的每一寸土地。
有一天到来了会稽这个地方,这时被项羽看到了,
当时出阵的豪华奢侈,非常大的阵势,
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
秦国的管束,刑法都非常严格,项羽说出这样的话,胆子非常大。
另外一个人看到这样的场势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这个人就是刘邦。
从两个人说的两句话,是不是就可以对比出,两个人骨子里最本质的性格特征。
我们了解一个人,可以用八卦思维,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去了解。
但其实,也可以从他自身的言行中来了解和判断。
项羽直率,单纯。刘邦深沉。
性格不同,也会造成日后所走的道路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因为出身不同。
项羽是贵族出身,刘邦家境非常普通。
项羽始终生活在上层阶段,没有办法体会到社会底层的艰辛。
从这里,也能体会到,知识青年下乡这样的一个决定。
在土地中劳作中体验生活,才能够热爱生活,珍惜生活。
项羽只看到上层的生活,没有底层一步步的生活经验,造成他目光短浅,自满自得
他失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他的家长,养育他的叔叔,项梁。
秦始皇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精神给到我们启示。
项羽如果年少时养正,叔叔项梁如果帮助把他的兴趣的三分热度变成坚持长久,那么,他的性格特征就会拥有坚毅,就会有承受力。
从这里可以得到启示,我们的孩子也是一样,像嘉元弹钢琴,刚开始很热爱,后来弹着弹着变成了一个痛苦的事情,我们就放弃了。
但是,学书法,我们从二年级开始学习,到现在四年了,但是一直在坚持。
不是说必须成为书法家,而是在学习书法的同时,拥有宁静的心境,磨砺孩子的性格。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起到引导把关的作用。
项羽取代秦始皇,只是为了炫耀,只停留于表面。取得成绩,只是在人前卖弄。
看起来像君王一样,也不过如此。
不听人劝告,就把人给煮了。
对比起来,刘邦进入咸阳城后,能做到不拿一针一线,并留置给项羽,试问,项羽能做到吗?
项羽缺乏了底层生活经验,不识人间疾苦,怀天下苍生的心,所以只停留于让别人知道的浅薄表面。
作为家长,教育孩子也是同样,培养他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清醒地认知自我,始终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