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本学期最后一天,给儿子请假去医院做个小小手术,爸爸陪着儿子,我和甜心在家,说明天想吃红烧排骨,盒马点了外卖,明天亲自下厨!
父母爱孩子,说到底不过是希望孩子身心健康,可是因为有了各种攀比,又被社会价值观牵引,导致了父母对孩子有了各种的期待和要求,当期待不能实现的时候,父母又会用各种防御机制来自我保护,伤害孩子!
普天之下,能获得高质量无条件的爱的孩子寥寥无几,我也是在儿子快初一的时候,才开始学习成长的,最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育儿方式有问题,其实是在儿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不谈学习的时候,都是好孩子,只要以谈到学习,分数,好习惯等社会价值观对孩子的要求时,孩子就是满身的毛病!
一个孩子在不断被挑刺的过程中,怎么可能建立自信呢 ?
儿子高中三年,工作时间少了很多,陪伴孩子高考是个不错的借口,但其实我的心里也隐约知道,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我借由儿子高考的这个事件,来逃避工作,回望过去二十多年,一直在工作,不停的工作,即便是生甜心刚从手术室推出来后,立刻就开始电话联系客户安排团建事宜,这些过往历历在目!
人总是要休息的,但很多人内在的超我其实是不允许自己休息的,我就是其中一个!每个人都会集体潜意识影响和控制,整个社会都认为人应该要努力工作,拼搏,所以当我选择休息的时候,即便是没有任何外人指责,我自己也不会放过自己,对自己休息的不接纳,工作又没有热情,内耗就是这样产生的!
就像儿子,对自己情绪的不接纳,也是一个道理! 也许是基因遗传,也可能是过去的我将自己的认知传递给了儿子,人不可以哭不可以有消极清晰,男子汉要勇敢等等,这些话 一定有很多人都对儿子说过,也就是说,孩子其实是在很多大人的催眠中长大,社会化,社会集体的认为,人不可以消极,要积极乐观,不可以有多余的情绪,有各种敏感的情绪是不好的,所以儿子会表达说不能接受自己情绪不好!
人都是被潜意识决定的,如果说我在回应儿子之前没有潜意识意识化,我会不自觉的去否定或逃避儿子消极的感受好情绪,并且安慰儿子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不需要再对自己有不满意或者指责了!但这样的安慰往往无效,甚至适得其反,因为人在有情绪的时候,其实更需要的不是安慰,而是被看见,看见孩子的情绪并且允许孩子的情绪,且告诉孩子一个完整的人,一定是拥有阴阳两面,有消极就有积极,有痛苦就有快乐,有进步就有退步,有白天就有黑夜....这是属于中国人的智慧,这也是自然规律,什么是规律?规律就是无论你怎么看,怎么做,事情依然还是会按照它本来的样子去发展!
就像我们对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满意,甚至对抗,自责等,这些情绪绝不会因为我们的拒绝就消失,它依然在,且因为我们的抗拒而变得更强烈,如果我们能认识到,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都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就像身体的手和脚,是必然的存在,想要砍掉消极的感受都是妄念,就只会增加痛苦而已! 既然是我们心灵的一部分,那我们便首先要接纳允许它的存在,如果确实觉得这样的感受并不利于我们实现目标,那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比如转念,调整认知等方式来让自己感觉好一些,努力的让自己的所有感受中,积极的情绪更多,消极的情绪更少,这是我们唯一可以去努力的方向!
就像孔子说的,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小人和君子,我们努力的方向也不是做一个绝对的君子,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是思考,修炼,行动,让自己身体里君子的成分更多,小人的成分更少,仅此而已!这也就是中庸之道!
允许自己时而元气满满,事儿垂头丧气,接纳那个完整却不完美的自己,尽可能让自己感觉松弛,让内在的潜能充分释放,大约是可以过好这一生的法门之一!
继续探索,陪着孩子们一起学习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